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平原 查看内容

走进诸子散文 品读淮河文化

2024-7-1 06:29|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4504| 评论: 0|原作者: 魏宏灿|来自: 阜阳日报

   春秋战国时期,中原文化、荆楚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在淮河流域交融、激荡、碰撞,滋生出独特的淮河文化。儒家代表孔孟、道家代表老庄、墨家法家等文化精英云集活动于淮河流域,吸纳淮河流域的新鲜学术空气,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宣传各自政治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产生了异彩纷呈的学术著作,共同推动了淮河流域散文的繁荣与发展。可以说,先秦淮域诸子散文是我国古代散文的第一个丰收季。今天,我们从中品读淮河文化,对于汲取文化给养、厚植文化根脉,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力量大有裨益。
  

淮河颍河交汇处沫口子 全媒体记者 张洪 摄


  《论语》是孔门后学记录孔子及其门人的性格化言行的语录体散文,被后人奉为儒学经典。孔子原为商人后裔,祖上曾为宋国君主,至其曾祖父孔防叔时才由宋迁至鲁(今山东曲阜),商、宋、鲁皆在今天的淮河流域。作为拥有商之裔和宋人及出生于鲁的三重身份的孔子,其身流动着淮河文化的血脉,未忘其祖根文化,对淮河文化有特殊的感情。孔子年轻时曾为官于鲁,然仕途不显,便周游列国,先后到过郑、卫、宋、陈、蔡、楚等地,今天看来,其活动范围主要在淮河流城。他晚年返鲁,整理文化遗产的同时授徒讲学。据《史记》《孔子家语》记载,其身通六艺的贤能弟子如曾皙、曾参、冉求、子路、子张、颜回、司马耕、公良儒等,多出生或活动于淮河流域,与淮域文化息息相关,势必影响了孔子学术思想的形成与定型,而经门人之手辑录的《论语》乃是淮域文化因子滋养的永不凋零之花。《论语》是战国时代最早出现的子书,开创我国语录体散文之先河,开辟了我国文学史上的新纪元,成就了孔子在我国文化史上的崇高地位。所以,鲁迅先生说他是“摩登圣人”,易中天先生说他是“文化超男”。孔子之后,儒家一分为八个学派。其中,较有影响的是孟氏之儒和荀氏之儒。孔子不仅开创了我国最大的学派,而且育孕促进了百家争鸣的产生和发展。
  
  文学的发展与社会思潮紧密相关。孔子处于诸子哲学散文发展的初期,尚未到百家争鸣的大辩论高峰期。时至战国,从墨子开始,诸子散文适应当时争鸣的需要,由独白简短的篇幅变为语言犀利明快、风格各异的较长文章。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相传做过宋国的大夫,河南鲁山人,或云是宋人。不论哪种说法,都不排除其本就出生并主要活动在淮河流域。他早年受过儒学教育,后弃儒自立墨家学派,与儒学同为当时的显学。《墨子》体制近于《论语》,也是问答体,但已不再用那种零散片段的语录体。《墨子》采用类比推理与生动的简括叙写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强化文章的逻辑说服力,但其文“意显豁而语质”,即重理性的表达,轻感性的展示,朴实而乏文采。和《论语》相比,《墨子》有了明显变化:每篇都用标题概括中心思想;每篇各段语录都有密切的联系;各段文章有头有尾,结构完整。由此看,《墨子》散文则是由语录体向专论体过渡的形态,是古代论辩说理文的雏形,在先秦散文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孟轲,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具有权威的代表人物,后人将其与孔子并称为“孔孟”。他出生于淮河流域的邹城,且40岁后所周游的宋、鲁、薛、滕、梁、齐等诸国多属于淮河流域,其文接受淮河文化的浸润,必在情理之中。《孟子》虽也是传承孔子的对话体的语录体文,但独白多于对话,而对话多为辩论的说辞,议论成分增多,篇幅增长,结构完整。这一变化恰是发展了语录体散文的标志,是气势磅礴、感情充沛、辞锋不可犯的对话体论辩文。
  
  继孟子之后的大儒荀子虽是赵人,但他中年以后主要活动在淮河流域,既是诸子争鸣的总结者,也是儒学的集大成者。他立足于儒,吸纳墨、法、道等淮河流域文化之精华,奠定了儒学为经世致用之学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荀子》继承了孔门重视文辞的传统,以说理之清晰、论辩之透辟、逻辑之周密,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别具一格;思想之深邃丰富,理论之系统严整,使其不仅单篇行文缜密,而且各章相互照应;论证严谨周详,标志着说理散文体制的定型,从此专论体论文成为我国说理散文的主要形式。
  
  以文学的眼光审视出生于涡水岸边的老子所撰写的《道德经》, 它是以韵文的形式,用哲学理论,阐述治国理政而文理华富的散文诗,因而有学者认为它是 “诗体的哲学笔记,比起《论语》来,它是纯粹、哲学的、简约的、结构式的文字”。这必然涉及其内容形式上的特点。作为哲学著作的《道德经》,是先秦时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哲学与政治的专著。从诸子散文发展的进程看,它虽然仍属于广义的语录体,但不同于记录谈话与议论的语录体。《论语》是孔门师徒坐而论道的作品,是简单的问答体,《墨子》体制近似于《论语》,也是问答体。以文体论,《道德经》其文简朴,似《论语》,唯议论较多,且用韵语,可以说是《论语》的变格,是经过较为严格的加工润饰,没有人物对话和简单的背景交代,具有文章的形式,作者不停留于一般的平铺直叙论理言政,而是着意讲求篇章结构之精,每章围绕一个中心加以简略论述,锤炼语言文字之美,显示诗性的特征。而其韵语,有类于《诗经》中雅颂的诗体,但不是诗体;又类于楚辞的骚体,但不是骚体。说它是赋,和初期的赋篇究竟有分别。说它是古文,今又难找得到有这样的文章。其实它就是诗骚赋的混合体,创制出独特风格,是开拓性的哲学巨著。先秦诸子的思想,重在自由发挥,文体也不拘一格,然后见到百花齐放的妙处。
  
  老子之后的蒙城庄子与老子并称,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写出“一等战国文字”的散文大师,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在其所谓谬悠、荒唐与无端崖的卮言、重言与寓言中,包藏着极其尖锐有力的政论锋芒,带有浓郁的诗性浪漫主义色彩。而这种诗性浪漫主要是通过瑰丽奇特的想象、诡奇怪诞的构思、雄奇开阔的意境、变幻神奇的笔法、意趣横生的语言展示的。它突破了写作哲学散文以实证为基础的逻辑推理的常规,大胆跨越了文学与哲学之间的界限,把文学上的浪漫主义的虚构、寓言中的指事类情与逻辑上的抽象推理三者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一种光怪陆离的虚像。奇妙的论证方法,使哲学论文破天荒出现一种寓哲理真谛于“荒谬诡诞”之中的特殊艺术风格。庄子之前,先秦诸子文一般都较拘谨。《论语》是儒家之经典,大谈其“仁政德治”,说理明确。《墨子》以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说理,重质实,贱文采,属于科学家的写作。《孟子》善辩,往往用日常所见所闻之事来由浅入深,一步一步地论理,宽厚弘博。《荀子》说理透辟,每所论“持之有故,言之成理”,以浑厚取胜。庄子则完全打破了人们常见的那种作文体制和格局,超出了发挥哲理的限度,“无端而来,无端而去”,一任自己的思绪在天地万物之中驰骋,真乃绝世奇文也。闻一多先生所说:“读《庄子》,本分不出哪是思想的美,哪是文学的美。那思想与文学外形与本质的极端调和,那种不可捉摸的浑圆的机体,便是文章家的极致。”
  
  禹州吕不韦虽是大商人,然他召集游士宾客,汇总先秦诸子学说,编撰了26卷的《吕氏春秋》,体制庞大新颖,创造了新的构架体系,是我国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书籍,实为后世类书之祖,善于取譬设喻,尽管文笔平实,却富有形象,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吕不韦的同乡韩非,是荀子的弟子,是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其《韩非子》可以说是秦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的理论基础,其文笔锋犀利、剖析深刻、词旨严峻,且善用寓言故事说明道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是成熟的说理文。
  
  上蔡李斯不仅是秦著名的政治家,在秦始皇统一六国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是文学家,其铭文苍劲峭质,为后世碑铭之祖。他那篇奏议《谏逐客书》,议论纵横,富有气势,词藻瑰丽,华彩动人,既具有战国后期纵横家辞辩澜翻之风,也有同学师友荀子韩非之文征事比物之富,实为汉赋之先声。
  
  颍上管子曾佐齐桓公“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管子》非管仲自著,出自于战国后期“稷下学宫”中的“管子学派”之手,由于许多观点采撷管子之言,故名。其内容博大精深,以道、法两家思想为主, 融儒、兵、纵横、农、阴阳诸家之长,在先秦诸子“襄为巨轶远非他书所及”,是先秦时期独成一家之言的最大一部杂家著作,是治国安邦的“天下奇书”。
  
  《管子》大部分是论说文,有一部分是记录管子言行事迹的记叙文,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已具备了传记文学的某些特征。其论说文结构紧密完整,表达方式多样,笔法基本相同或相近于《孟子》等其他诸子文,是诸子散文的一种较为完备的论证模式。其句式变化,散韵兼用,近似于《论语》《道德经》。
  
  先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期,淮河流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争奇斗艳,形成众多学派,诸子散文,精彩纷呈,尤其是儒道两家散文,大放异彩,成为后世散文的典范。从文学史的角度看,这是我国散文的第一个丰收季节,与淮域有着天然的联系,发端于淮域,发展于淮域,繁荣于淮域,承载着淮河文化的实质和精神,儒道一并构成淮河文化的亮丽风景。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