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薪行为不仅需要承担民事责任,还有可能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3月21日,阜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依法对四起此类违法行为典型案例予以公布。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构成要件有哪些?劳动者应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一起来看看律师以案说法。 案例: 记者在公布的典型案例中看到,辖区人社局在接到劳动者投诉相关拖欠工资问题线索后,经核查,均向当事公司或自然人下达《劳动保障监察限期整改指令书》,但对方均逾期未支付。为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人社部门以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将四起案件移送公安机关查处。目前,案件均在进一步侦办中。 其中,在颍东区查处自然人夏某某拖欠劳动报酬案中,今年1月份多名工人反映,在某项目务工被分包人夏某某拖欠工资。经查,夏某某收到施工总承包单位安徽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拨付的工程款后未优先支付农民工工资。随后,颍东区人社局依法向夏某某下达《劳动保障监察限期整改指令书》,但其逾期未履行。该局以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将该案移送公安机关查处。公安机关立案侦办后,依法追回资金,并将拖欠劳动者的劳动报酬足额发放。 说法: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安徽众豪律师事务所律师高恒介绍,依法支付劳动报酬是企业的法定义务,任何企图逃避支付劳动报酬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行为人必须有能力支付劳动报酬,但拒不支付;其次,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数额需要达到“较大”的标准,根据司法解释,拒不支付一名劳动者三个月以上的劳动报酬且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的,或者拒不支付十名以上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且数额累计在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较大”;再次,行为人必须是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后仍不支付;最后,行为人主观上是故意的,即明知自己应当支付劳动报酬而拒不支付。 如果企业只是暂时经营困难,没有能力支付劳动报酬,是否构成犯罪? 高恒介绍,犯罪的构成要件之一是行为人有能力支付而拒不支付。如果企业确实因经营困难暂时无力支付劳动报酬,且在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后积极采取措施解决,如通过协商分期支付等方式,那么这种情况一般不构成犯罪。但企业仍需积极与劳动者沟通,妥善解决劳动报酬支付问题,避免引发其他法律纠纷。 劳动者在遇到拖欠工资的情况时,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高恒建议,劳动者在遇到拖欠工资的情况时,可以先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要求支付劳动报酬;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举报,由劳动保障监察部门责令用人单位支付;还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