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平原 查看内容

回家看看老父亲

2024-10-18 10:30|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6585| 评论: 0|原作者: 陈汉军|来自: 阜阳日报

   每隔两周,我便回家一次。家中有我年迈的父母和哥哥姐姐,有我儿时的玩伴,还有那几间老屋。

  我少年求学在外,后来异地结婚生子,定期回家已成刻在骨子里的印痕。

  父亲已是耄耋老人,8年前得了脑中风,半身不遂,经过精心治疗,幸而能够勉强自理。只是行走坐卧需要人搀扶。用他自己的话说,走路就像晃鸡蛋一样,摇摇晃晃的,随时可能摔倒。

  能达到这样“摇摇晃晃”的成绩,也很不容易。虽然艰难,但父亲吃饭穿衣、大小便还能勉强自理。钦佩常年给父母端屎端尿、穿衣喂饭的人,他们真的很伟大,令我敬佩。若没有亲身经历,是无法领会“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话所蕴含的心酸的。

  我给父亲带回去两个轮椅。一个是亲戚用过的,一个是买的。可是至今,那两个轮椅仍放在角落里,布满灰尘,父亲几乎不曾用过。每每劝他说,坐轮椅多方便,又安全,子女也不用搀扶您行走,免得每走一步都提心吊胆的。

  父亲总是拒绝,先是说坐轮椅不方便,也免不了麻烦孩子推;后来被我们说急了,又说:“轮椅虽好,一旦坐上,有了心理依靠,或许以后就再也站不起来了。我逼着自己走路,就是还有个念想,我还能坚持自己走,通过锻炼再好一点点。”

  父亲真是很强大,这里我没有用坚强,而是用了“强大”一词,我觉得这样能够更贴切一些。

  或许是这8年坚持自己走路的效果吧,父亲一直能够生活自理,这既是一个奇迹,更是他自己和子女的幸运。

  为了锻炼大脑,父亲还坚持练字。脑血栓留下的半身不遂,让父亲半侧身子僵硬如木。偏瘫的一侧在左边,右手举箸提笔还行。出院后的父亲,让我给他买了大白纸和软笔,练起了书法。

  父亲的字很有特色,横像竖,竖像竖,撇也像竖,总之每个字都是竖长条。父亲常常指着他写的字调侃道,我这字是在膝盖上练的,当年行军拉练时,战士们听报告,做笔记都是把小本本放在膝头上,写的字才伸胳膊伸腿的,又瘦又长。父亲还说,他的字体是自由体,没有章法。

  在我看来,父亲的字虽说不上娟秀,却也别有味道。每一行排列整齐,像一排排列兵,具有强烈的年代感。

  父亲练字只写两篇文章。一篇是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父亲早已背得滚瓜烂熟,全文都是默写。有一次我回去,父亲兴奋地把他默写的《为人民服务》拿给我看,在3开大白纸上,用软笔写得密密麻麻的,竟然默写了30多遍,积攒了厚厚一大摞。每一遍都书写得很认真,每个字都很工整。我可爱的父亲呵!一个有着几十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一个曾经打过仗的老兵,他不仅仅在练字,他是把他那一代人对伟人的深爱都体现在这一张张白纸上啊!

  父亲抄写的另一篇文章,是我首次发表在《江淮》杂志上的理论文章。那一年文章发表后,我兴奋地把杂志带回家给父亲看,父亲用尚能活动的右手戴上老花镜,仔细读了好多遍,不住称赞,还勉励我说,工作上能走多远并不重要,真正能有点自己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在他的鼓励下,我笔耕不辍,在报纸杂志上发表理论文章、时评、散文、诗歌等100多篇(首),仅《江淮》上就有5篇。

  常回家看看,也许是我这个远离老家的儿子能够做到的极限了。感谢我的哥哥姐姐,一直把我这个已过不惑之年的小弟当成最爱。他们担起了照顾父亲的重任,只希望我工作之余抽空多回家几次。

  感谢我的父亲,不仅给我以生命,抚养我长大,耄耋之年还给我以莫大鼓励,让我能够静下心来、沉下心去,为着梦想而努力。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上一篇:满城桂花香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