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要科学把握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内在要求,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民族复兴伟业提供精神文化支撑。 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 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发展方向。推动意识形态工作稳步前行,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一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持和巩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推进文化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二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任务。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作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根基,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三要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体系。理论是文化的内核。要不断夯实理论自信根基,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立党立国之本不动摇,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理论指引。结合新时代新征程伟大实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聚焦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力深化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着力增强学习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深入研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一要优化文化服务和产品供给机制。公共文化服务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立多主体协同供给机制。通过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提供更多高质量文化服务。坚守人民立场,激发文艺创新活力,以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实现人们对美好精神生活的向往。二要注重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的珍贵财富。要组织开展文化遗产保护督察,着力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深入推进中华文明研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加强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 作为广大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和重要的宣传文化阵地,网络空间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文化生活方式。一要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加强网络创作平台建设,强化网络平台分级管理,着眼于培育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正确应对数字技术发展带来的挑战,加快突破核心技术难题。二要加强网络空间法治建设,保障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加强网络空间生态治理和网络文化内容审核,依法打击网络违法违规行为。通过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和管理机制,健全网络保护工作体系,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形成有益的网络道德行为规范。 构建新的国际传播叙事体系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必须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体系,进一步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和国家文化软实力。一要深入挖掘中华文化的时代价值。善用文化的力量,借助丰富的文化资源,打造文化标识,展现文化特色,不断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紧扣国际关切,创新文化传播途径,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文化精准化传播,向世界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展现新时代中国形象。二要加快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加大文化领域人才队伍培育力度,培养文化产业紧缺人才,不断发掘青年人才。扩大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推动文明合作机制建设,拓展文明互鉴深度,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作出中国贡献。 (作者单位:阜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