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让美食成连接家乡与游子的情感纽带

2025-4-29 10:07|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1094| 评论: 0|原作者: 三皮|来自: 颍州晚报

   阜阳小伙白翠龙,是一名英国留学生。近期,他在国内某短视频平台上,一边说着阜阳话一边“晒”出他在英国做阜阳美食的过程,引发网友点赞,并纷纷表示想品尝阜阳美食。

  一碗格拉条,从“皖北麦田”到“英伦厨房”,跨越的不仅是地理距离,也是文化的共鸣与乡愁的慰藉。

  白翠龙的初衷很简单,就是解决留学时的“吃饭难”问题。异国他乡留学,逼出了不少年轻人的厨艺潜能,而他选择了更富情怀的道路——“复刻”家乡味道。从手搓格拉条到自制太和板面,从家庭版咸馍到改良版麻叶,他的视频不仅展现了阜阳小吃的制作精髓,还配以方言进行解说,唤醒了在外游子的味觉记忆。网友的一句“在江苏的颍东区人对着格拉条流口水”,道出了美食作为情感纽带的力量。这种力量,源于家乡美食的独特魅力,也源于其背后的文化基因。

  在异国“复刻”家乡味,最大的挑战是工具与食材的局限。没有专业压面机,白翠龙以不锈钢筷笼替代;买不到地道荆芥,便以香菜黄瓜代替……正如阜阳小伙陈振宇在泰国开“和平格拉条”店时坚持海运机器、种植荆芥,白翠龙的尝试同样印证了保证地方小吃原汁原味的重要性。而他用鸡蛋茶替代面汤的“阜阳下午茶”,更是让外国友人从味觉体验中感受到中国地域文化的多样性。

  阜阳有关部门对白翠龙的合作邀约、英国老师对真空格拉条的好奇、外国友人聚会上咸馍的惊艳亮相,无不彰显美食的力量——当地方美食以最质朴的方式走向远方,它便成了跨越山河的“信使”,让更多人看见阜阳这座城市的烟火,也让游子寻到心灵的归处。这,或许就是“舌尖上的家乡”最动人的表达。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