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要闻 查看内容

【党报记者在基层】甜叶菊铺就增收路

2025-4-25 08:56| 编辑: 刘黎 | 查看: 983| 评论: 0|原作者: 全媒体记者 杨燕 通讯员 赵怀勇|来自: 阜阳日报

  谷雨时节,临泉县滑集镇王香铺村甜叶菊苗培育基地内一派忙碌景象:大棚内,基地负责人高云志带领工人给甜叶菊苗浇水,顺手掐去一些植株顶端的枝条。大棚外,工人们将一箱箱嫩绿的甜叶菊扦插苗装运上车,准备发往新疆、内蒙古、甘肃等地。

  “掐掉这些顶端枝条后,根系会继续发育,促使基部萌发更多新枝,为后续入盘培育提供优质插穗。”高云志解释道,若直接带根出售幼苗,不仅影响植株生长态势,还会制约产量提升。

  穿过连栋大棚,高云志带记者来到育苗车间,工人正将处理好的枝条逐根插入带有圆孔、装满营养土的塑料盘钵,完成扦插后排放整齐,经喷淋系统淋湿后,细致养护。

  “经过25至30天的养护,这些扦插苗就能达到出圃标准。”高云志介绍,甜叶菊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叶片提取的甜菊糖苷甜度是蔗糖的300倍,而热量仅为白糖的1/300,是理想的天然代糖原料。

  回溯产业发展,高云志感慨:“成功源于坚守。”2000年,高云志试水种植1亩甜叶菊,效益不错。附近不少农户跟着他种。后来由于品种退化、效益变低,其他种植户纷纷选择转产,他却更换品种继续坚守。经过多年发展,高云志将自种地打造成甜叶菊扦插苗区域性供应基地。

  “甜叶菊对土壤适应性较强,属于‘劳动密集型’作物。”高云志细数生产周期:每年8月扦插母本,12月覆膜越冬,次年1月移栽扩繁,直至3月中旬成品苗上市,为此,基地常年用工60余人。

  滑集镇沈庄村村民李德英在基地务工,她一边忙手上的活,一边给记者算起务工账:“一年能干10个月的活,1天能挣100块钱,还不耽误顾家。”

  特色种植带来可观收益。高云志介绍,每亩育苗田每年可产扦插苗100万株,满足百余亩大田种植需求,按0.08元/株的市场价,扣除人工、农资等成本,亩均纯收益可达4万元。目前基地已扩至120余亩,除稳定供应西北地区外,近年更开拓了河南南阳等新市场。

  “苗木销售季结束后,我们利用2个月空档期轮作分葱,既提高土地利用率,又能为村民创造更多增收机会。”高云志乐呵呵地说。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