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春暖,微风吹拂下,田野里的麦苗绿意盎然。望着眼前生机勃勃的景象,有着20多年种植经验的“老把式”潘克亚心中悬着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我今年试种的‘临泛麦3号’,是一个刚通过审定的优质品种。”临泉县杨桥镇种粮大户潘克亚指着长势喜人的麦苗向记者介绍,“这个品种抗寒性非常好,整个越冬期基本看不到黄叶,而且田间未见明显病虫害,抗病能力也经得起考验。” 潘克亚种植的“临泛麦3号”凝聚着深厚的科研底蕴。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安徽农发黄淮种业科研所研究员高柯表示,“临泛麦3号”由安徽农发黄淮种业科研所与河南黄泛区地神种业有限公司联合攻关,以强筋小麦“新麦26”为母本,以“西农979”与“矮抗58”杂交后代F4代优系为父本,经16年系统选育而成。2023年,该品种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正式获得推广资质。从当前群体长势看,理论亩产可达650公斤,较本地主栽品种增产约10%。 新品种的卓越表现让潘克亚信心倍增。这位种地“老把式”算起了经济账:“每亩地用药成本节省30元,按当前长势,实打验收亩产有望突破620公斤。今年秋播时,我打算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 依托“临泛麦3号”的品种优势,临泉县正加快推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该县现代农业技术合作推广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临泛麦3号”在选育过程中已通过本地适应性测试,表现出极强的气候亲和性,预计2025年秋播可推广种植3万亩。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