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要闻 查看内容

【党报记者在基层】返乡“新农人”种出科技菜

2025-3-27 09:05| 编辑: 刘黎 | 查看: 1639| 评论: 0|原作者: 全媒体记者 梅飞 通讯员 戴宁|来自: 阜阳日报

  睡上“高级床”、吃上“配方粮”……春分时节,记者走进颍上县谢桥镇无土栽培生菜的试验田,感受智慧农业的“科技范”。
  
  在试验田的大棚内,记者首先看到生菜的“高级床”——挤塑板栽培架。一排排栽培架整齐排列,里面没有一点土壤,工作人员把生菜苗移植到栽培架上,幼嫩的生菜苗从特制的槽中汲取养分。
  
  “脱离土壤,能够避免根腐病等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更符合绿色农业趋势。同时,能够大大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缓解耕地紧张。”试验田负责人费国栋说。
  
  费国栋是一名“90后”“新农人”,因为不满足于老一辈人传统的种植方式,希望用现代技术生产出高品质、高附加值的农产品,所以返回家乡开始深液流无土栽培试验。
  
  除了“高级床”,还有“配方粮”。试验田内,营养液代替常规肥料,一体化灌溉循环利用方式将精心调配的“营养餐”精准送达植株根部,实现精准补充营养、灌溉,确保蔬菜在生长过程中能“吃饱喝足”、茁壮成长。
  
  “相较于传统种植,深液流无土栽培技术通过调整营养液配方,可针对性增加钙、铁等微量元素含量,提升营养价值,保证产品质量。另外,一体化灌溉循环利用有利于减少农药使用,实现全年连续生产、提高产量。”费国栋说。
  
  深液流无土栽培技术是费国栋和团队多次外出考察学习掌握的。他已成功试种多种蔬菜,眼下主要是试种生菜。随着生菜苗移植工作的完成,预计一个月左右,首批无土栽培生菜将陆续上市,作为高端蔬菜供应给外地商超。
  
  “目前种植的是意大利生菜,传统方式一年可以种植4茬左右,但是在试验田里一年可以种植8到10茬,产量大大高于传统方式。”费国栋说。
  
  “当了一辈子农民,没想到地还能这样种,脚上也沾不了泥巴,比过去种地轻松多了。”前来务工的村民马合春说。
  
  深液流无土栽培的成功应用,不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也为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在设施蔬菜领域推广无土栽培模式,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颍上县谢桥镇党委委员卢胜说,下一步,将鼓励种植户引进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蔬菜新品种,探索“基地+电商”模式,扶持打造绿色品牌,推动当地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