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平原 查看内容

阜阳,我的心灵原乡

2024-11-1 10:07|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282| 评论: 0|原作者: 程榭|来自: 阜阳日报

   心灵原乡是人们通往心灵深处的门户,是心灵的避风港。尽管我仅在阜阳工作6年,但这里,就是我的心灵原乡。

  首先,大学毕业后,我来到阜阳,成长、成家……人生美好的起点,都源于此。

  其次,苏轼曾任职阜阳 (颍州),我能与写下“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的偶像,实现跨越时间、空间的情感连接,是我的无上荣光。

  从表象看,阜阳是我的心灵原乡,与我个人的成长经历、文化背景和情感体验紧密相关;从深层次看,也因为心灵原乡里,有着美好的风景、美好的风味,更住着善良和大爱。

  我的心灵原乡阜阳,有美好的风景。在我看来,阜阳之美,美在沃野千里,不管四季变换,都有着自己的婀娜多姿。阜阳的春,是一望无际的绿色,西清河畔的垂柳新发,蒙洼深处郁郁的麦苗肆意生长,柳绿、林绿、麦绿、叶绿,一派生机盎然。阜阳的夏,是炙热的暖红,尤家花园、双清湾、岳家湖的荷花争奇斗艳,处处呈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意景致;夕阳下,泉河羞红了脸,余晖遍洒,为行人披上了绚丽的披肩。阜阳的秋,是金灿灿的黄色。颍上半岗镇的淮河沿岸,稻田青中泛黄,丰收的气息随风飘荡;颍州西湖畔的银杏叶由绿变黄,树叶为步行道披上了金黄色地毯,不禁让人吟唱起王勃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阜阳的冬,是寂静深邃的白色,从五彩斑斓到银装素裹。大雪过后,城市披上了白色外衣,田野盖上了白色棉被,童声欢唱,静谧美好……

  我的心灵原乡阜阳,有美好的风味。如果说黄山美食代表了徽菜的主流和名片,那么阜阳美食则有着徽菜的底蕴和厚重。阜阳物产丰饶,为美食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这里深厚的历史文化也为美食增添了不少韵味。元佑六年冬,苏轼诗句“纵横争看银刀出,瀺灂初惊玉花碎”,流露出对颍州名菜“清蒸白鱼”的喜爱。这位被誉为美食家的大文豪,能对阜阳美食作出如此高的评价,可见阜阳美食的深厚功底。我离阜八年有余,但对阜阳美食的思念与日俱增。格拉条、粉鸡、卷馍、板面……每每在外地看到这样的店面招牌,内心会升腾起一股暖意,总禁不住进店大快朵颐。

  我的心灵原乡阜阳,住着大爱和大善。2011年初春的一天,尽管气温很低,但颍州区三合镇胡庙村礼堂里座无虚席,因为“老喇叭”开讲了。那天,我采访了基层宣讲员“老喇叭”李坤池的感人事迹。看着他500多万字的宣讲稿件,了解到他2100多场的宣讲故事,我深受感动,写下了人物通讯《农民的“老喇叭”李坤池》,后来获得了安徽新闻奖一等奖。在阜阳当记者的日子里,我结缘了不少“阜阳好人”,种粮大户徐淙祥、残疾诗人师昆、“时代楷模”高思杰……从他们身上感受到阜阳人的大气、志气、勇气、豪气。昔日阜阳多君子,今日阜阳好人多。多年来,阜阳市入选“中国好人”人数位居全省第一,新当选“安徽好人”数量也位居全省第一。我这个“曾经的阜阳人”为此感到自豪满满。这股向上向善的奋进力量,已经成为阜阳最闪亮的城市名片。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这是我喜欢的苏轼的几句诗,表达了他对人生东奔西走、聚散匆匆的感悟。我想,如果我是一只飞翔的大雁,那么阜阳就是我人生中留下爪印最多、最深的地方。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