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平原 查看内容

自由阅读

2025-4-23 08:59| 编辑: 刘黎 | 查看: 2489| 评论: 0|原作者: 徐贺仁|来自: 颍州晚报

  不只一个人多次跟我说,现在读的是什么书,能否推荐几本好书给他。我无法作答。我读书没有规律,没有计划,常常在同一时间段里轮换着读多种读物:文学的,历史的;新版的,旧版的;纸质的,电子的;书籍或者期刊,甚至偶尔还有报纸。至于向别人推荐“好书”,更是一件难事。我一直以为,读书就像进食,各人自有爱好和特殊口味。少年人、青年人和老年人的喜好差别太大了,饮食是,读书也是。很难说,某种食物的好坏;也难说,某种读物的优劣。
  
  读书是个人的事,强求、劝勉未必能奏效,读书竞赛之类的活动也只是形式上的热闹而已。曾有一段时间,我于所在的城市经人介绍加入了几个读书群、读书会。有的要求在某一时间段共读一本书,有的组织定期聚会分享读书心得,有的要求线上打卡求进度线下聚集听报告。先后参加了几场活动之后,我的热情就逐渐消退了。我想读什么书,多少日子读完一本,精读还是泛读,浅读还是深读,中途抛弃还是一读再读,这些都不是某个“群”“会”能够左右得了的。
  
  如果不是为着学历、考证、晋级等功利目的去读书,日常阅读可以是自由的。这阅读自由取决于个人的兴趣爱好,学养深厚及知识储备,所处环境及拥有时间等条件。许多人如我,年轻时、工作时“好读书不好读书”,或者无钱购书,欠下了阅读的账,为此深感遗憾。如今在实现了时间自由和经济自由后,就想要实现阅读自由,说白了,就是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阅读成为日常,持之日久,则深得其味。没有谁能否认文字里蕴藏着万千世界,阅读让我们遇见世界,遇见历史,让我们得以和自己的灵魂拥抱。
  
  读书是旅行。脚步不能到达的,文字可以,所谓“文字是案头之山水”嘛。在浩瀚的文字里,我们浏览世界万象,博闻多识。
  
  读书是串门。翻开一本书,我们便走进了他人庭院和房间乃至内心,我们穿越古今,拜访圣贤,无需预约,也无需道别,多么自由。在串门的阅读中,我们体验他人不同的人生际遇,聆听古今圣贤对于真理的智慧表达。
  
  读书是自省。在阅读中,那些萦绕于胸的诸多不解和困惑豁然开朗。读书还可以让自己多思,更加深入一点思考事物的发展逻辑,对既有的观念提出自己的质疑和看法,不至于人云亦云。
  
  读有所得,因人而异。清人张潮《幽梦影》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
  
  有人说,读了那么多书,什么也没记住。一个回答是,你读过的书,就像你吃过的东西,看似什么也没有留下,但都是你日后成长的营养成分。也有人怀疑,读书有什么用。又有一个回答,一个年轻人问一个老人:你读那么多书,你得到了什么?老人说:我什么也没有得到。年轻人又问:既然你什么也没有得到,那你为什么还要读书?老人说:我知道我虽然没有得到什么,但我知道我失去了什么。年轻人问:失去了什么?老人回答:通过读书我失去了愤怒、纠结、狭隘、挑剔、指责、悲观、沮丧,失去了肤浅、计较,失去了一无所知,失去了无知的干扰和障碍。这个老人用失去的方式,讲了他的读书所得。“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长期读书,他自然对自己的气质、对自己与人相处的态度,对世间万事万物的认知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细节决定成败》的作者汪中求说,我沾了阅读的光,修了心也修了容颜,所以觉得,读过的书里,是藏着一些福气的。它不能立竿见影地解决生活中鸡毛蒜皮的琐碎,却能在不动声色之间带给我丰裕的思想和清瘦的欲望,给我平和的心境和乐观的情绪,让我从世俗的渴望中解脱出来。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上一篇:缺憾之美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