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 安徽往前赶】小院里的“科技范儿”

2025-4-7 09:09| 编辑: 刘黎 | 查看: 736| 评论: 0|原作者: 全媒体记者 汪文婕 通讯员 于永丹 赵雷|来自: 颍州晚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考察安徽,目光始终聚焦科技创新。在阜阳,一批科技小院正以其独特的“教育筑基、科技赋能、人才驱动”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春日耕作忙,记者走进几家科技小院,看看里面的“科技范儿”。
  

安徽临泉芥菜科技小院工作人员下乡助农(资料图)

  走访
  
  在芥菜丝、大白鹅上做足“科技文章”
  
  在临泉,一道小菜经常出现在餐桌之上——它就是临泉五宝之一的芥菜丝。
  
  小小芥菜丝里能做出什么文章?答案在去年揭牌的“安徽临泉芥菜科技小院”里就能找到一二。
  
  这个位于临泉县滑集镇的科技小院,是2024年4月经中国农技协批准同意设立的,以安徽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皖西北综合试验站为依托单位,与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专家团队开展芥菜全产业链技术合作,设立集“产学研用”于一体的科研平台,重点从事芥菜新品种新技术研发和示范推广,培养高校研究生和乡土人才。安徽农业大学教授檀根甲任芥菜科技小院的首席专家。
  
  “我们一直在积极与安徽农业大学对接,推动创新成果在滑集落地转化。”滑集镇党委副书记马具广介绍,科技小院的专家到滑集给他们帮了不少忙。就拿培育新品种来说,由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选育的根芥品种——“圆润68”在檀根甲的推动下于2022年和2023年在临泉滑集试种,发现适合在皖北地区种植。在科技小院的努力下,去年秋季推广种植了2000亩,喜获丰收。
  
  马具广介绍,“圆润68”生长周期仅约60天,且个头大、稳产、口感好,亩产量3500公斤至4500公斤,“与传统品种比品质、产量有了大幅提升。”在种植过程中,重要时间节点里,檀根甲团队科技人员都会赶到当地对农户进行指导。“芥菜科技小院的揭牌,为科技赋能临泉芥菜产业发展、提升临泉芥菜品牌提供了重要契机。”马具广表示,接下来,他们将通过“试验站+科技小院”等模式不断持续深化与安徽农业大学的合作,助力临泉芥菜产业绿色、高效发展,助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另一边,离临泉滑集不远的安徽柳桥农业有限公司里,一个鹅产业一体化项目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2024年,公司养殖基地共孵化3.7万只种鹅和20万只优质鹅苗,还带动附近村民养殖10万余只大白鹅。公司总经理李关良介绍,出栏的鹅由基地负责回收,再运到临泉县经开区的肉鹅屠宰加工车间。公司生产的鲜品白条鹅的口感更好,但以往保鲜期短,去掉运输时间后送达客户手中的时间就更少了。去年7月,安徽临泉鹅科技小院在公司挂牌,专家们进行的“鲜品白条鹅微冻保鲜技术研究项目”,可将其保鲜期延长至15天,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
  
  “现在,这项技术让鲜品白条鹅的保鲜时间更长,能有效满足长三角等地区客户的送达时限。”李关良说,这项技术给企业带来了可观的效益。
  

芥菜种植(资料图)

  数量
  
  授牌建立近20家科技小院
  
  相关资料显示,“科技小院”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创立,由研究生驻扎农业生产一线,专家、教授提供技术支撑,以鲜明的零距离、零门槛、零时差、零费用特色,服务于农户及生产组织,实现作物高产、资源高效,推进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创新模式。
  
  记者通过“全国科技小院服务管理平台”查询到,目前我市授牌建立的科技小院近20家,覆盖芥菜、辣椒、番茄、香椿、草莓种植和牛、羊养殖等众多农业领域。
  
  位于颍上县南照镇十里村的颍上辣椒科技小院里,来自安徽农业大学的技术人员围绕辣椒等园艺品种选育、病虫害识别、高效种植、精细灌溉、智能分拣等关键技术开展研究工作;在阜南县粮食产业园,阜南小麦科技小院的技术人员则围绕高大平方仓绿色仓储技术开展研发,因地制宜选配适用于皖西北地区的绿色储粮技术、开展绿色优质营养健康的粮油产品生产,开发不同规格和风味主食制品、功能性食品,提高传统食品的即食性……
  
  记者从阜阳市科学技术协会获悉,我市科技小院的主要培养单位为中国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科技学院、阜阳师范大学等高校。比如中国农业大学培养建立了太和紫山淀粉加工科技小院;安徽农业大学培养建立了临泉鹅科技小院、颍泉草莓科技小院、界首粮机科技小院、临泉秸秆饲料化综合利用农机装备科技小院;阜阳师范大学培养建立了颍东番茄科技小院、颍州白酒科技小院、香椿栽培种植加工科技小院等。
  
  作用
  
  打通科技助农“最后一公里”
  
  “一头连着高校、一头连着田间地头的科技小院,不仅为农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实战阵地,也为我市农业发展注入了科技活力。”阜阳市科学技术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科技小院积极对接高校院所资源,充分发挥高校科研优势,与各地政府、企业、合作社等建立紧密合作,形成了“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链条。
  
  同时,科技小院通过广泛开展的科技服务,助力了农业产业发展,打通科技助农“最后一公里”。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和科普为民惠民工程,推广新品种100余个、新技术90余项。全市科协系统组织举办农业技术培训300余场次、培训农民2.8万人次。其中,就有科技小院贡献的一份力量。
  
  接下来,我市将进一步加大对各类农业科技小院的建设力度,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插上科技的“智慧翅膀”。
  
  相关
  
  近年来,我市坚持创新引领,农业科技水平持续提升。
  
  培育农作物新品种18个,其中通过国审品种6个。支持安徽瓦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建省级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库,建设完成颍上县庄红贡米种质资源库,新增收集保存各类农业种质资源(育种材料)252份。
  
  开展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组织动员260名畜牧工作者结对帮扶2800家规模养殖场。推进“数字阜农”建设,新增省级数字农业工厂9个、累计达27个,上报数字农业农村应用场景累计146个。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上一篇:乐享清明假期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