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网络中国节·清明】清明时节这些法律常识要了解

2025-4-3 09:29| 编辑: 刘黎 | 查看: 679| 评论: 0|原作者: 全媒体记者 楚楠楠 实习生 董有婷|来自: 颍州晚报

    通过祭祀缅怀先人寄托哀思本是人之常情,然而,若因祭祀行为不当引发火灾、墓碑损坏等问题,不仅给他人带来损失,还可能陷入法律纠纷,承担相应责任。
  
  清明将至,安徽众豪律师事务所律师高恒结合案例进行普法,并提醒大家文明祭祀。
  
  文明祭祀,安全用火
  
  案例:“因为我烧纸造成这么大的损失,我真后悔,没想到火这么厉害。”3月30日,在北京市朝阳区一路口,44岁女子张某未做安全防护冒风烧纸祈福,没想到祈福未成,反引发火灾事故,造成7辆机动车被烧毁、2辆被烧损。目前,张某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说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过失引起火灾,尚不构成犯罪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同时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春季天气干燥,大风天气较多,正是火灾的高发季节。”高恒介绍,焚烧香烛纸钱、燃放烟花爆竹,稍有不慎,火星四溅落入草丛极易引发火灾,不仅将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安全置于危险境地,造成严重后果的,还应承担相应的民事、刑事责任。
  
  高恒提醒,野外用火一定要注意安全。同时,缅怀先人重于心胜于形,要告别陋习、文明祭扫。
  
  损毁他人祖坟,违背公序良俗
  
  案例:去年清明节,广东省惠州市老王一家照例回乡祭祖扫墓,却发现家族墓地被损毁。经多方打听才得知,村里一家农家乐为了行车方便,对这一带进行了施工,填平了路面,毁损了墓地。老王非常愤怒,多次找农家乐负责人周老板讨要说法,要求周老板赔偿祖坟损失费、精神损失费并且赔礼道歉,但周老板均不予理会。无奈之下,老王便一纸诉状将周老板告上了法庭。
  
  法院经过审理认为,老王家的祖坟作为埋葬其先祖的特殊建筑物,其建筑、维护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是一种有体物,具有财产属性。周老板擅自损毁他人祖坟的行为已经构成对他人物权的侵害,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应当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说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同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遗体、遗骨等受到侵害,其近亲属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支持。
  
  出于一己私利故意损毁他人祖坟的行为既不符合社会的公序良俗,更违反了法律法规。
  
  高恒说,上述案件中,老王家祖坟作为安葬先祖遗骨的特定物,能满足老王家作为近亲属纪念、祭祀先祖的精神需要。周老板施工填平土地,导致老王家先祖遗骨遭受侵害,坟墓被损毁,对老王家人造成了严重的精神伤害,需进行赔偿。
  
  警惕代祭扫陷阱
  
  案例:“如果您回不来的话,可以联系陵园,我们推出代祭扫服务,线上也可以下单。”在外地工作的阜阳市民小苏,因为工作繁忙,无法回到老家扫墓,上网时小苏看到了这样一个代祭扫服务的弹窗广告。于是,他点进链接,找到了客服人员。一番沟通后,服务费加上买祭扫用品的钱,小苏给对方转了1000多元。万万没有想到,近日,小苏想要跟对方确认什么时候出发扫墓时,却发现该客服将小苏的微信拉黑了,小苏这才反应过来自己被骗了。
  
  说法:“代祭扫、网络祭扫等新型祭扫形式,是数字时代满足人们祭扫需求的必要补充,但也诱发了市场乱象。”高恒举例说,有些代祭扫服务机构报价随意,收了费却不去扫墓,或者借代祭扫名义进行诈骗。
  
  高恒提醒,如果需要代祭扫服务,建议双方就彼此的相关权利义务进行明确的约定,特别是保留好提供服务方的身份信息、付款凭证、书面的聊天记录等,最好经由第三方监管平台或账户付款,以更好地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