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健委基层卫生健康司、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编写了《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典型案例2024》,太和县人民医院“医共体创新‘1367’急救新模式,显著提升县域内急救成功率”入选。 太和县人民医院下辖12个乡镇卫生院分院。太和县城位于整个县域南部,对于大多数乡镇来说,无论120急救车跑多快,都很难在“黄金时间”内将患者送达县城医院。针对这一情况,太和县人民医院创新“一个系统、三个等级、六项技术、七个病种”的急诊急救管理新模式,有效提升了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急诊急救服务能力及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当发生意外时,如何让“急救”及时到达?太和县人民医院在村卫生室设立“急救小屋”。村卫生室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基本急救知识和急救药品使用,同时,组建“村村救”志愿者队伍,实现救护力量辖区内全覆盖,做到“人人救、村村救、救在身边”。 该院还实施了乡镇卫生院急救能力提升行动,为乡镇卫生院配置心电监护仪、除颤器、呼吸机、洗胃机等急诊急救设施和转运车辆,建立胸痛、卒中和创伤救治单元,通过帮扶带教,提高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的急诊急救技能和鉴别重点病种的能力。 作为牵头医院,太和县人民医院的急诊科除了与乡镇卫生院建立快捷绿色通道外,在首诊业务区配置急诊导管室、手术室、CT室、药房等,提供一站式服务。同时,整合各临床科室资源,成立胸痛救治组、卒中救治组、创伤救治组等应急救治团队,医院授权急诊科根据需要24小时一键启动,将专科急救前移。 为了让患者尽早得到救治,该院为急救车和院内急诊科配置信息互联电子显示系统。院前急救人员可将患者信息、生命体征及时上传,院内急诊医生提前掌握患者情况;对于急危重症患者,院前急救人员还可与急诊抢救室、院内相关科室专家开展远程音视频会诊,院内急诊科提前组建抢救团队,准备抢救器材、药物等,做到患者进院后无须交接直接进入抢救,实现了“呼救即抢救、上车即住院”的院前急救目标。 新模式实施以来,太和县人民医院医共体内急诊急救能力得到整体提升,农村急救反应时间缩短47.2%,急诊抢救成功率提升至98.6%,满意度提高至98.4%。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