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平原 查看内容

家的温暖

2025-2-7 09:20|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22673| 评论: 0|原作者: 张燕|来自: 阜阳日报

   女儿在外省读大学,刚离开家就想家,短短一个学期就已经跑回来N多趟了。她周五一下课背着书包就跳上了高铁,简直不要太潇洒。

  我说我去看你,她说想家包括但不限于你。

  想家,到底是想什么呢?

  似乎有很多内容,但又说不上来具体是什么。她说从踏上归途那一刻起,郁闷的心情就莫名好起来,就像土地得到了滋润,花儿得到了浇灌,蔫了吧唧的小人儿瞬间就满血复活,战斗力爆表。离家越来越近,看到阜师大南门的公交站牌、好吃又不贵的面包房、烧饼抹辣糊的早点店、热情问候的邻居……所有的一切都那么亲切,令人安心。熟悉的环境,熟悉的记忆,好像这一切都是属于她的,或者说她是属于这里的。

  我当然能理解她的心情,一如当年在外求学的自己。那种强烈的思念、蚀骨的痛,总是在不经意间袭上心头,就那样猝不及防、铺天盖地而来,让人无法抵抗、无处躲藏。那时的交通不像现在这样方便,也没有双休日,只能将浓浓的思念化作滂沱的泪珠在午夜肆意滑落。

  她终于躺在了自己的小床上,很快就安然入梦,一觉到天明。思念是一种很玄妙的东西,是陪伴她长大的老房子,是暖和松软的被子枕头,是与她从小玩到大的童年小伙伴,是絮絮叨叨的姥姥姥爷。是心灵的驿站,是幸福的源泉,是不想做就不做的自由,是一种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身处远方的时候思念故乡,待在家里的时候又渴望离开。离开还是留下,这似乎是令不少人纠结的问题。就像当年女儿报的志愿全部都在省外,而今又特别羡慕能够在阜师大上学的老同学。当年你拼命想逃离的地方,现在却成了你拼命想回去的地方。

  来到陌生的地方,城市很好,学校很大,食堂饭菜很香,同学很好,什么都不缺,就是有点想家。日子在不同的空间里流逝,想念在不同的时间来临。李白会在“举头望明月”的时候,“低头思故乡”。杜甫看到圆月会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王维也会“每逢佳节倍思亲”,就像王安石看到“春风又绿江南岸”,会问“明月何时照我还”。回不去的高适在除夕夜长叹“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亦如崔颢在黄鹤楼感慨“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似乎,只要曾经离开过家,乡愁就会自然而然成为人们情感的一部分。

  西方医学术语中曾经把“乡愁”定义为:一种强烈的、具有潜在危险的对家的渴望。甚至说,想家,是一种可能有致命风险的疾病。17世纪,欧美医学界对这种特殊类型的伤心非常重视,当时的主流医学界都认为这是“心理忧郁”。而唯一已知的“疗法”就是回家。

  回家永远是个温暖的词。对于已经成为大人的我们来说,回家,也意味着可以在父母面前继续当小孩。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