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跨越血缘的“母爱”

2025-2-10 16:40| 编辑: 刘黎 | 查看: 1581| 评论: 0|原作者: 全媒体记者 任刚 文/摄

  2月8日下午,忙完了一天琐事,潘娟提着备好的坚果零食,出门便往村头赶。因为过年太忙,这几天没有见到“儿子”了,他这个年过得怎样?寒假作业完成了多少?让潘娟颇为挂念。
  
  没有血缘关系的“娘俩”
  
  今年49岁的潘娟是颍上县八里河镇仁里村人,陪伴关注村里的12岁留守儿童强强(化名),已经是第10个年头。
  
  “强强在家吗?”随着潘娟敲响房门,李老太迎了出来,“是娟子啊,孩子在赶寒假作业哩。”
  
  简单寒暄两句,潘娟进入里间,见强强正趴在小桌上赶寒假作业。潘娟的文化程度一般,但她还是像往日那样,坐在强强身边,认真地陪伴孩子学习,偶尔看到有笔迹不工整的地方,便及时指出来。
  


  10年前,强强的父母因家庭矛盾各自离家出走,2岁的强强在太奶奶李老太家陪伴下生活。得知孩子的情况后,潘娟作为同村的邻居,做出了关照孩子生活学习的责任。从那后,只要一有空,潘娟就往孩子家里赶,问候下生活学习,送去生活物资,购买学习用品,如同孩子的妈妈一般。
  
  “要不是娟子帮着照看,真不知道这孩子现在是个啥样子,”李老太唠叨着说。
  
  今年寒假开始,协会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开办假期班,由大学生陪伴留守孩子们做暑假作业,潘娟就骑着电动车,接送强强前往学习点,一直持续到春节前。事实上,潘娟的生活并不宽裕,而她关爱乡邻,却在当地已经持续多年。
  
  想努力为他人送去温暖
  
  因为丈夫长期务工,潘娟放弃了务工的机会,承担起两个女儿和年迈婆婆的生活日常。在党和政府的帮扶下,潘娟家顺利脱了贫,生活一天天好起来,这也让她萌发了帮助他人的想法。村里谁家遇到困难,她都及时到场,帮忙张罗,忙前忙后。
  
  邻居李俊大妈儿女在外地工作,潘娟就像女儿般对待,每天都上门问老人想吃什么,帮忙买菜送到家,有时做好饭菜,便主动端上门送去。李大妈逢人便夸:“潘娟比俺闺女待我还好!”
  
  2016年,在朋友介绍下,潘娟加入到了颍上县红雨伞协会,从那后,她就找到了生活目标:用行动传递爱。
  
  到周边敬老院,帮着理发、打扫房间、叠被子,将每一位老人都当作长辈看待;定期到三十铺儿童福利院,看望孤残儿童,送去生活物资;到颍上自闭症儿童融合园慰问特殊儿童,给孩子们带来欢声笑语;连续多年参加捐款爱心助学、爱心送考;农忙时节,位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手送水送盒饭……
  
  “她就是一个特别单纯,特别善良的人,”颍上县红雨伞志愿者协会会长杨立章说,潘娟其实想得很简单,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更多遇到困难的人送去一点温暖。
  
  2019年,潘娟荣获八里河镇“好媳妇”荣誉称号;2021年,获评为2020年下半年度助人为乐“颍上好人”;2023年10月,被颍上县八里河镇评为文明家庭。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