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泉五十钱母范 出土于界首新阳城遗址

2024-12-19 09:50| 编辑: 刘黎 | 查看: 593| 评论: 0|原作者: 通讯员 赵冰|来自: 阜阳日报

  1974年1月5日,界首城区西北约17公里处尹城子村(今界首市光武镇大刘寨村尹城子自然庄)村民在农业生产中,于一件出土的陶罐中发现大泉五十钱母范一件。“大泉五十”是新莽时期的钱币,这件大泉五十钱母范是这一时期的遗物,为国家一级珍贵文物,现藏于阜阳市博物馆。它的发现,为了解新莽的币制情况和制造技术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大泉五十钱母范

  铸造工艺讲究

  这件大泉五十钱母范发现于界首市新阳城遗址。新阳城遗址占地136亩,略高于周围平地1.5米。1998年,新阳城遗址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件大泉五十钱母范为叠铸,铜质,绿釉包浆,呈八角形盘状,长、宽各7.1厘米,斜壁平沿,中心设圆柱形直浇道、直径0.9厘米,柱高与沿平齐。范内有铸钱模4枚,两正两背,正面有阳文篆书“大泉五十”,“泉”字中间竖笔中断,外轮光洁圆润,内廓比外廓浅细。钱径2.5厘米,方形穿,边长0.9厘米。每枚钱模外开一内浇道与直浇道相连,钱模四周设计了三对榫卯,应是与另一半相卯合使用,背平素。

  该钱范铸造工艺讲究,构造精致,制作精美,布局匀称,笔画纤丽流畅。

  新莽时期大泉五十流通时间最长

  秦汉时期有石范铸钱、陶范刻字、单范浇铸及铜母范叠铸等数种铸钱工艺,最先进的为铜母范叠铸。新莽时期的铜范数量较多,有一刀平五千、大泉五十、大布黄千、货泉、货布、布泉铜范,其中以大泉五十叠铸铜范模最多。

  钱币铸造前,先以金属母范为模翻制出若干泥质子范,阴干后装窑烧制成陶质子范,然后将数块陶质子范层层相叠加,形成一组,用胎泥封住缝隙,仅留浇注口,再将铜液灌注进浇注口,冷却后敲碎陶质子范即可成钱,一次可铸数十至上百枚不等,而铜质母范则可以反复利用翻制陶质子范。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发起我国古代货币史上最具影响的货币改革,四次大的币制变动发生在不到20年的时间,先后铸有一刀平五千、契刀五百、大泉五十、小泉值一、泉货六品、布货十品和货布、货泉等铸币。其中王莽新朝货币流通时间最长、铸量最大的货币大泉五十,从王莽第一次货币改革居摄二年(公元7年)开始铸造发行,到天凤元年(公元14年)停铸,但使用仍延长至地皇元年(公元20年),所以版别很多。

  考证新阳城兴衰历史的重要物证

  大泉五十钱母范出土地尹城子村,春秋属蔡国,称莘邑。《左传·庄公十年》载“荆败蔡师于莘”,即为此地。秦代在此设新阳县,隶属陈郡。新阳名称得自新水。新和莘读音相同,莘水为新水原名。今天的新阳城遗址东、南两侧各有两条小河,交汇于遗址西南,与古史所记载地形正好相符合。其城存在于春秋至三国时期,历时近千年之久。

  经勘探,该城址四面有城门及护城河遗迹。当地农民在农业生产中曾发现大批文物,仅钱币就包括蚁鼻钱、布币、汉半两、汉五铢、王莽布泉和小泉直一等,还有青铜器皿、施彩灰陶、汉砖、筒瓦、汉石磨、鹿角化石以及炼铜、铸铁留下的渣痕。这说明当时新阳城政治、军事十分发达,商业也相当繁荣。因此,新莽政权为新币的制造、发行考虑,选此地造币是适合的。

  大泉五十钱母范的使用时间在新莽居摄二年(公元7年)至天凤元年(公元14年)的7年之间,其钱币铸造初期法定径约2.76厘米、重12铢,后有所减小。新阳城遗址出土的钱母范应为中期铸造,而埋藏在此地的时间可能发生在天凤元年前后。在第四次币制改革后,大泉五十虽使用延长了6年,但作为官方铸钱的作坊须立即停止铸钱,铸钱用的铜母范也随即埋葬。

  据资料记载,大泉五十钱母范出土多集中在北方。这件在界首市新阳城遗址出土的大泉五十钱母范保存完整、铸造精美,是考证此城址兴衰历史的重要物证,体现了此地在当时非同一般的政治经济地位,也为了解新莽时期的币制情况和制造技术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