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周日,阜阳八地同步“沸腾”,而“沸点”就是乡村盛事——赶大集。 近来,赶大集屡屡以热榜的形式回归视野。比如,今年上半年,社交媒体平台“赶集”“大集”短视频总数,一度超过250万条、互动量逾8亿。 远有北京的郊区大集、沈阳的造化大集、青岛的泊里大集等成网红打卡地;近有颍州区的洄溜集、颍东区的插花集、颍泉区的行流集,以及从春季“赶”到夏季的传统庙会都人气不减。 在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人们的购物习惯。这让人不禁要问,明明手指点一点就能“买买买”,为何人们依旧热衷赶大集? 首先,这与赶大集的形式、特点、承载的文化传承是分不开的。 赶大集,是一种独特的社交体验。相信很多“80后”“90后”有这样的记忆,小时候即使什么都不买,也要和大人一起赶集。用现在流行的话说,追求的是一种“氛围感”。那是因为,在大集上,不仅可以买到所需要的商品,更重要的是能够与来自四面八方的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哪怕是砍砍价、聊聊天,也是直接而真实的互动,是网络的虚拟世界所无法替代的。在一笔笔“块儿八毛”的交易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了。 赶大集,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传统集市是地域文化及特色风貌的重要载体,承载了一个地方独特的文化记忆。大集上吆喝声中的乡音、熟悉的家乡美味,抑或以大集为舞台的戏曲等,都展现出乡土社会特有的风土人情。而这,也非简单一次网购甚至是网络平台“大促”所能比拟的。 再者,赶大集也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回归之旅”。 有人说,赶大集的回温更能体现一个地域的文化状态,是人们在高速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人本身关注的一种回归。的确,网络越发达,生活节奏越快,人们越想要回归朴素。而赶大集,奔赴的是家门口的“诗和远方”,追求的就是返璞归真。 在今年年初,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统计的一组数据显示,有44.9%的受访者喜欢赶大集是因为有“烟火气”,还有41.3%的人是“为了休闲放松”;而88.2%的受访者觉得赶大集“让生活更接地气”。数据直观反映出了当代人尤其是年轻人将赶大集变成新的休闲娱乐方式,像是一场放松的心灵旅程。 赶大集,赶的是乡愁和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怀念,还有令人期待的未来。时代在不断发展,如今的大集也在进一步演化。如何既能持续挖掘赶大集潜在动能,又能保持原汁原味的“大集文化”?此次我市开展的赶大集活动可谓做了有益探索: 别样的文旅活动,传统的美味小吃,丰富的土特产,还有政策宣传以及以旧换新等消费新场景,新旧相宜,充满烟火气又饱含乡土味。难怪网友评之“就是儿时的味道”。 “这样的大集不妨再多些。”这不仅是网友的期盼,也是进一步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及解一方人乡愁所需。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