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集镇文化公园全景 闻集镇隶属阜阳市颍泉区,位于阜阳城区西北部,北靠太和县,西连界首市,南临颍州区,全镇辖25个村委会,辖区面积140多平方公里,为阜阳市第一大镇。据考证,闻集大约兴起于清嘉庆年间,由过路店发展而来,闻姓人建东岳庙后称闻柳集,道光年间改称闻集。1992年底,与苏屯合并后命名为中心建制镇。当地流传很多历史传说和传奇故事,还得以幸存几处历史古迹,闻集南边有600年历史的“葛大桥”就是其中之一。 阜阳城出发去闻集镇大致有两条路,由G105向西北直行,或者从G345转S423由乡间小路到达,一般都是走G105,方便快捷,车流少的话20分钟即可到达。 从G105一路直行,经过白庙、宁老庄,过了S423路口就是闻集镇的地界了。泉河、沙颍河绕镇而过,老颍河、柳河等六条河流常年有水,生态秀美;镇内有闻集、滑集、苏屯等六大集贸市场,还有草莓、盘龙鳝、土山羊、碧根果等特色鲜果美食。到了当地特产草莓收获的季节,整条G105闻集段的道路两边,随处可见各个草莓基地的零售摊位,采购者也络绎不绝。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闻集百姓依据市场需要,开始引进日本的奶油草莓品种试种,闻集草莓凭借香甜的口感迅速火遍阜阳、太和,一度供不应求。 闻集草莓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颍泉区政府及闻集镇政府顺势而为,大力推动草莓产业发展,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草莓已经成为闻集镇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凭借上市早、品质好、栽培优、科技含量高四大特点,在安徽省内形成了“南有长丰、北有闻集”的草莓产业格局。 闻集镇依路而建,鸟瞰呈蝴蝶型,全部位于G105西南,本来由东南向西北方向的国道在这里转个弯后直直向北,直通东边行流镇的S421进入闻集后就成了主干道文化路。 整个镇子繁荣的商业区集中在东西向文化路、长征路与南北向闻东路、人民路交叉的井字形区域内,依托农贸市场、闻集中学、小学、幼儿园又形成若干商业聚集点,镇内人口较多,店铺鳞次栉比,各种业态相当繁华。 闻集镇辖区内相传有建于隋朝年间的永乐城,范围相当大,东门在永集,西门在贾庄,南门在段庄,北门在刘楼。上世纪七十年代在挖掘大钱营到刘营的柳河河床时,出土大量文物盔甲、金银和大型建筑的砖瓦,甚至还有装在苇筐里的小麦,直到现在仍有六十年一遇起雾现城的传说;此外,镇境内流传着东岳庙、吕祖庙、狗死庙等庙宇故事。其中狗死庙的传说挺有意思:有个书生去赶考,带着些银两和狗,晚上在破庙睡觉,把银子埋在门口土里,让狗趴在上面守着,结果一早起来急着上路就忘了。一年以后,书生考取功名回程时,发现皮包骨头的饿死狗,往狗身下一挖,银子居然还在。念狗的忠良,就修了小庙纪念。现在闻集的杜庄行政村还有名叫“狗死庙”的自然村。 进入镇子,新建的两条大路非常宽阔,七八家大型卖场散落在镇子各个角落,吆喝声不断,有些一大早就开始抢购。 文化路和人民路在镇区里是老牌闹市区,路口四角的老建筑相对完整。由于草莓种植几乎成了闻集的支柱产业,所以街道里和国道两边草莓种植和收购代办的服务行业也应运而生,且数量很多。 闻集的农贸市场很长,由于位置稍微偏离主干道而略显冷清。 闻集中学 闻集中学1958年创建,1996年通过阜阳市农村示范初中的验收,现为市级农村示范初中、省级标准化学校、教育部重点课题实验学校。学校院子整洁肃静,方位布局这么多年没啥变化,铺了新路,栽了新树。 从闻集镇区向南过一座小桥,就到了葛大桥附近了。拐进葛大桥路口边的民房上,绘制着精美的墙画。闻集镇曾重点致力于开发葛大桥的旅游资源,所以在2019年立项,2020年底开始维护修缮古桥,顺带着建起了游客中心、民俗博物馆、停车场、卫生间等,并把古桥南边的一大片范围建成文化公园。闻集发掘出的很多文物和民俗器具都放在游客中心兼博物馆里。 整个文化公园占地不大,规划布局还算合理。公园亭子下的古井,就是传说中闻太师屯兵饮马的地方,当地传说这口井是闻集的龙眼,颇有灵气。据考证,这口古井是在六百多年前造桥时挖掘的,只剩井沿部分遗迹,井里早已经没水了。古井旁边香灰堆积,有的还未燃烬,当地人民朴素的祈愿信仰可见一斑。 公园里小路幽静,路两边的仿古宣传栏悬挂的是对各种古老桥梁的介绍,中间主路是全国各地著名的桥梁,两边辅路上是阜阳市现存的八九个古桥介绍。 葛大桥的桥头,有座小庙,小庙里各种佛像、观音、弥勒、十八罗汉,最多的就是文财神,甚至还有个妈祖像。亭子横梁上挂满了各种许愿符,比较新的就是状元及第和金榜题名,应该是高考和中考期间刚刚挂上去的。 空中看去,葛大桥横跨柳河,桥面呈水瓶状,三大一小四个桥洞,现在水位较低,只有一个桥洞通水。 葛大桥距今已有600年历史 葛大桥始建于明代初期,是阜阳境内目前仅存的三座明代古桥之一,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该桥由当地葛姓居民集资修建,原为3孔,清咸丰年间在桥北端续建1孔,成为4孔,桥面长35米,宽5米,桥面高出水面约15米。大桥为砖石结构,桥基下孔洞两侧均有排列密集的类似石磙的地桩。传说当时桥南有个村子叫葛酒坊,由于唯一一座通往闻集的木桥被涝灾冲毁,酒坊老板就带头修路建桥,百姓们捐上石磙做桥墩,捐出砖头做桥身,一座三孔石砖大桥就横跨在了柳河之上。不久在桥身主孔东面的砖壁上自然生出一株柏树,柏树从根部水平横卧伸出,然后向上拔起一枝、兀然挺立,为葛大桥平添了几分风姿。因“柏”与“百”谐音,当地群众称此桥为“一柏(百)担(单)三孔”。 1939年,因故葛大桥拆了一孔,用木板搭建,只能行人通过,不能过车。抗日战争结束后,又将其恢复。1975年洪涝严重,柳河水位暴涨,葛大桥整个桥身都没泡在洪水中,加剧残损。1981年葛大桥上的柏树枯死。2021年政府修缮的时候就给挖掉了,至今还放在游客中心。1984年,葛大桥下游100多米处新建了三孔跨径3米的双曲拱桥,葛大桥交通功能被弱化。2012年列为颍泉区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6月列入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3月列入安徽省第八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的大桥是三年前修缮后的样子,修旧如旧的原则体现得较为完备。整个大桥挺拔秀美,古朴庄重,两岸绿树掩映下,柳河静静流过,待在桥边就能感受许多清凉。 大桥东南侧,还有一处柳河沟湿地公园,面积不大,景色原始。 在阜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中明确提到,要推进闻集镇与太和县城的一体化发展,补充太和县城的功能短板,闻集镇的二次腾飞即将开始。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