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一支画笔漫画一生

2024-7-18 08:46| 编辑: 刘黎 | 查看: 2700| 评论: 0|原作者: 全媒体记者 储继明 实习生 闫怡蕊/文 徐丹丹/摄|来自: 颍州晚报

 一支画笔 漫画一生
——访阜阳79岁漫画家朱玉龙


      首部聚焦国漫创作生态的纪录片《漫画一生》,用纪录片形式关注中国漫画人,曾一度引发热议。
  
  在阜阳,也有这样一位“漫画一生”的人物——朱玉龙,他用执着和热情,为漫画倾注一生。
  
  先画一柄大刀,随后画上一只手臂,紧握住这柄大刀……近日,朱玉龙在画室用了不过十分钟,就在一张二尺见方的宣纸上完成了一幅漫画。画作为写实主义漫画风格,不需草稿,一气呵成;笔触简练,生动传神,让在场的人连连称赞。
  
  79岁的朱玉龙,创作的多幅历史题材作品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以下简称“军博”)收藏;他创作的交通安全漫画、消防知识漫画等,被相关部门印成宣传册发放;结合本土文化创作出版了《沙河抗战传奇》《阜阳民俗》等;还获评“中国时代最具影响力书画大师”荣誉。
  
  少年时的朱玉龙便为了生计走南闯北练画技,青年时下乡劳作也不忘夜里挑灯创作,还曾师从张乐平、受教于英韬和华君武等著名漫画家……就是这样一位漫画家,直到现在仍将多数时间用在构思、打草稿和埋头创作上。
  
  近日,记者走进朱玉龙的画室,透过一幅幅作品,了解这位漫画家的“传奇”故事。
  
  儿时展露绘画天赋
  
  朱玉龙老家在颍上,于1945年2月在云南省昆明市一个村子出生。
  
  这还要从朱玉龙的父亲朱春说起。青少年时的朱春不堪家乡劣绅之子欺负,逃了出去,曾在蚌埠一个军械所学开车、机修等,后参军。1943年,朱春负伤到云南养伤,救下一名被当地恶霸敲诈的护士,两人互生情愫。成婚后生下了朱玉龙。朱玉龙名字中的“玉龙”,指的就是云南的玉龙雪山。
  
  1949年,朱春参加上海战役,就把妻儿安置在上海郊外的一个教育机构中。
  
  “那时的我不过四五岁,正是调皮捣蛋的年纪。”朱玉龙说,听父母回忆,机构老师怕他捣乱,就给他找了一堆图画书看,还拿来半透明的纸让他临摹。
  
  “渐渐地就不需要临摹了,可以直接比着连环画画。”朱玉龙说,他还听父母提到一件趣事。当时,他给教育机构的一个老师画过一幅画,画得非常传神,老师很喜欢,当即要拿走。朱玉龙说:“别急,还有下身没画呢……”
  
  成学校“风云人物”
  
  1950年,朱春复员返乡。因会修车,朱春就到合肥修汽车、组装汽车。朱玉龙也跟着来到合肥上小学。
  
  在班里,朱玉龙展露了他的绘画天赋,给老师、同学画像。这个特长被班主任发现后,就让朱玉龙负责班里的“黑板报”。“那时教室后面并没有黑板,我就用纸画下来,糊满班级的后墙。”朱玉龙说,过了一段时间,班主任又带他来到合肥的一个校外教育机构学绘画。
  
  “教育机构的老师看了我的画后,就开始给我指导、纠正。”朱玉龙回忆。
  
  1954年下半年,朱玉龙随父亲回到阜阳继续上学。由于受到过老师的指点,朱玉龙画黑板报更加得心应手。
  
  除此之外,朱玉龙还给女同学画像;用竹筒给男同学造玩具枪。“里面装上石子,下面有扳机,一拉扳机,一颗石子就疾驰而出。”
  
  朱玉龙因为会绘画、做东西,成为学校的“风云人物”。
  
  “我记得班里有个上海籍女生,姓葛。一次,我给她画像,画好了还刻在瓦片上送给她,她则回送我一只小乌龟。”朱玉龙回忆,他当时很不高兴,觉得“乌龟”是骂人的。
  
  多年以后,朱玉龙在阜阳参加一个艺术展,遇到了那位女同学。当时,对方已经是阜阳有名的剪纸高手了。两人一聊,朱玉龙才知当初她送的小乌龟,在上海人心目中是长寿、财运的象征。
  
  后来,朱玉龙为对方画了一组长征组图,后被她做成剪纸作品。“这件剪纸作品,还获了当年阜阳市艺术创作一等奖。”
  
  走南闯北练画技
  
  1959年朱玉龙小学毕业,考取一所中学。不过他的数学一直是弱项,就趁暑假找到校长给他补课。
  
  “那时粮食很紧缺。”朱玉龙说,一次,他在补课时饿得前胸贴后背,肚子咕噜噜响。当即,校长停止补课,带他找吃的。
  
  “他带我到了当时的城关镇食堂找了点吃的,我吃饱后,他又找到了负责人给我找活干,挣点钱或吃的。”朱玉龙回忆,这位负责人看了他的画后,当即决定让朱玉龙在街道的墙上画宣传画,“画了画可以在食堂免费吃,吃完了还可以带一点回家。”此后,朱玉龙因画墙画而出名,来找他画宣传画的越来越多。
  
  这让朱玉龙发现,可以用画技养活自己、补贴家用。“我家兄弟姐妹有6个,家里食物常常不够吃的。我又是老大,应该出一份力。”朱玉龙说,1962年,他初中未上完就出了校门,走南闯北为人画画。
  
  朱玉龙有个同学在东北漠河,写信让他到那里画宣传画。谁知,朱玉龙坐错了车次,等发现时当即就急哭了。好在,车上一位大爷把他带到了一个林场作画。“试用三个月后就转正,工资每月32元,在那时算是高的了。”朱玉龙干了一个多月,遇到了几位来收药材的老板,找人画药材。一个老板让朱玉龙跟他走,一个月给50元。
  
  “离开林场后,给老板画了五六天的药材,结果药材老板不告而别,给我留下80元钱,让我再回林场。”朱玉龙说,之后便开启了走南闯北给人画画谋生的生涯。
  
  北到漠河、南到湛江、西到西安、东到上海,朱玉龙四处闯荡给人作画。“2角钱买张新闻纸,裁成16张,给人画一幅画收费1元或5角,或者管饭。那段时间,长了见识,画技也提高了。”朱玉龙说,这个情况一直持续到1965年。
  


  师从张乐平
  
  但在朱玉龙心里,还是想继续求学。1965年,朱玉龙回到阜阳,拿着挣到的钱完成了初中学业。后来考上当时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那个时候我专业学的是油画,但对漫画更感兴趣,所以《三毛流浪记》作者、著名漫画家张乐平给其他系上漫画课时,我就去旁听。”朱玉龙回忆。一来二去,张乐平就把包括朱玉龙在内的几个学生带到家里教。
  
  “在他家里学画是一段幸福时光。”朱玉龙说,那时他饭量大,生活费不够,常常吃不饱。但张乐平家有个院子,自己种有菜,师母就用粗面和着菜做成“菜粑粑”给他们吃,“每次都吃得肚子浑圆。”
  
  不过,朱玉龙说张乐平教学时很严格,通常是拿着一把戒尺站在学生身边,画得不对就要打手。“我没挨过打,因为我画得快,还有漫画基础。”没挨过打并不是说朱玉龙每次都画得很好。一次,他画了一幅武侠题材的漫画作品,张乐平很不满意地点评道:“你这还是连环画的风格,漫画讲究的是变形、夸张,比如一脚踢来,腿要特别长;一拳打来,拳头要特别大,这样看起来虽不合理但有韵味。”
  
  “他还告诉我,不能什么都往上画,要有取有舍。这些教诲让我受益终身。”朱玉龙说。
  
  1968年,朱玉龙作为知识青年,下放到当时的插花区冉庙公社。白天,他和村民一起劳动,仔细观察每个人的动作和神态,晚上就点煤油灯打画稿。丰富的劳动经历和生活体验,给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让他笔下的人物更加生动传神。
  
  1974年,朱玉龙在安徽师范大学阜阳分校(今阜阳师范大学)美术专业学习国画、油画、水粉画等,从中国传统美术中汲取艺术精髓。
  
  1977年底,他来到阜阳四中工作,从事美术教学,直至退休。期间,朱玉龙还曾见到英韬、华君武等著名漫画家,受到他们指点。
  
  作品被“军博”收藏
  
  直到现在,朱玉龙仍在继续他的漫画及连环画艺术创作。他称,自己不会下棋、打扑克,也不擅交际,多数时间都在屋里构思、打草稿、查资料,埋头创作。
  
  数十年伏案劳作,朱玉龙结出了累累硕果。
  
  上世纪60年代初,朱玉龙以画笔明志,创作了两幅反法西斯题材的漫画,获得两个全国漫画作品一等奖。后来,还创作了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刘伯承》诗配画;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创作的《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获全国铜奖;反映历史题材的组画《历史不容否认》,在首届“中艺燕京杯”寻找中国好书画全国书画大赛中荣获金奖。以上三幅作品还被“军博”收藏。
  
  近年来,朱玉龙还利用漫画、连环画技能,为社会公共事务作出贡献。如为配合交通部门的交通安全教育,在一些公共场所绘制交通安全壁画;为配合消防宣传教育,潜心研绘出多幅普及消防知识的漫画,并印制成宣传手册发放;创作出有关防疫抗疫知识的宣传画……多年来,他创作出上万幅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漫画作品,弘扬了社会正能量。
  
  近年来,朱玉龙还结合本土文化创作出版了《沙河抗战传奇》《阜阳民俗》《新编二十四孝》及民间传说《大石桥传奇》等10多部画著。2015年,中国时代风采征评活动组委会授予朱玉龙“中国时代最具影响力书画大师”荣誉。
  
  “目前正在搜集史料和脚本,准备创作一幅长卷,向建军一百周年献礼。”朱玉龙说。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