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向“新”求“质”,农业链上的青春力量

2024-6-27 08:38|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2625| 评论: 0|原作者: 全媒体记者 储继明 徐丹丹 文/摄|来自: 颍州晚报

   6月,又是个收获与播种的季节。久旱逢甘霖,颍淮大地绿意盎然。
  
  时间回到两年前。2022年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我市种粮大户徐淙祥回信,希望种粮大户发挥规模经营优势,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我市广大农业战线上的科技青年,将殷殷嘱托化作奋斗力量,从科学育种到食品研发,从“粮头”到“食尾”,在皖北大地上亮出科技“粮方”,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贡献青春动能。
  


  农艺师康苗苗:选育“阜航麦1号”的后代
  
  “要耐得住寂寞,还要有‘绣花’功夫”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孕育着高产的希望。如何在一粒粒麦子、一株株麦穗上做好科学育种文章,是青年农艺师的奉献与担当。
  
  5月31日,颍上县王岗镇姚庄,一块“阜航麦1号”麦地收割完毕。经过磅称重,实打验收结果揭晓:690.6公斤(13.5%水)/亩。这已是“阜航麦1号”连续4年亩产超650公斤。
  
  得知这一消息,现年34岁、市农科院农艺师康苗苗再次露出了笑容。
  
  在康苗苗看来,“阜航麦1号”像是自己的孩子。提到它,她就满脸骄傲:“它是市农科院于2013年经‘神舟十号’飞船搭载100克‘阜麦8号’种子,利用太空特殊的、地面无法模拟的高真空、宇宙高能粒子辐射、宇宙磁场、高洁净的环境诱变作用,实现基因突变,是我省首个利用航天搭载育成的小麦新品系,具有高产、抗病、矮秆、抗倒、早熟等特性。”
  
  2016年,康苗苗从福建农林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毕业后,考到市农科院。刚参加工作,她就参与了“阜航麦1号”的选育工作。
  
  “我参与的主要是‘阜航麦1号’穗系后代的选择,即对比、挑选其中性状较好的变异株系,以及后期的考种(对小麦种子性状的筛选)等工作。”康苗苗介绍,随后,对选出的优良变异株系种子,进行本地繁种,优中选优,参加省及省区域实验。
  
  2021年初,“阜航麦1号”正式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开始大面积推广种植,今年在安徽、江苏、河南等地种植面积超过40万亩。
  
  事实上,康苗苗在研究生学习期间,主要是研究花生等油料作物的遗传育种。“皖北主要种植小麦,所以我就到了市农科院小麦研发中心。”小麦选育不是自己擅长的领域,她就向研发团队的老师学习取经;不会看小麦的性状,她就查文献,天天往实验田里跑。
  
  “做小麦选育工作,要耐得住寂寞,还要有‘绣花’功夫。”康苗苗说,夏季,在地里长时间观察小麦性状是常事;在小麦种子杂交过程中,用镊子把“母本”柱头上的雄粉取净,还不能伤害柱头,然后将“父本”花粉授到“母本”柱头上……“如此过程,繁琐又枯燥,往往要八九年才能形成一个稳定的品系。”
  
  付出就像播种一样,总会有收获。目前,康苗苗已参与本地15个小麦品种的选育工作,其中“阜麦13”“阜麦15”“阜农128”“阜麦1164”4个品种已通过国审,平均亩产在570公斤左右。

  
  “新农人”徐旭东:打造“科技范”十足的智慧农场
  
  “加大科技投入,能更好地应对农业‘靠天收’的风险”
  
  种子播入大地,是高产的第一步,用好科技,做好田管,则是高产的秘诀所在。
  
  今年小麦收割前20天,现年28岁、太和县种粮大户徐淙祥的孙子徐旭东,利用手机APP操控两架无人机,利用大半天的时间,将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的1230亩小麦,施一遍“叶面肥”,以提高小麦的光合作用,实现进一步增产。
  
  5月31日,示范基地内的小麦开始收割,高产地块的平均亩产达到846.84公斤,再创历史新高。
  
  爷爷徐淙祥和父亲徐健从事农业生产几十年,徐旭东从小就对农业有一种特殊的感情。2018年,大学毕业后,他便回到老家,成为一名“新农人”。
  
  作为太和县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太和县种粮大户协会秘书长,徐旭东深知种地讲究“三分种,七分管”。而作为“新农人”,他还执着于让农业生产更有“科技范”。
  
  “刚开始接触农业时,我经常跟着专家在示范田里忙活,发现‘靠天收’的情况依然存在,有时付出与收获并不对等。2017年,皖北地区大面积爆发小麦赤霉病;2018年,由于气候因素造成大豆空壳……这些让我看到了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如果能加大科技投入,就能更好地应对农业‘靠天收’的风险。”徐旭东说。
  
  到合作社工作后,徐旭东向农业技术专家、科技特派员学习技能,掌握了无人机、物联网高科技等现代农业科技应用手段。
  
  今年,徐旭东等人与省农科院合作,研发出“拱地龙”播种机,在小麦播种阶段大显身手。这种播种机,适用于皖北地区的土质,播种深度可达3—5厘米,播种深度与密度大大提高,且种肥同播,起到镇压保墒作用,提高播种质量,为后期“一播全苗”打下基础。“这种播种机上还采用了北斗导航技术,可规划行进线路,确保播幅均匀,方便后期田间管理,保障小麦通风、透光等。”徐旭东说。
  
  此外,他们还与太和县植保站合作,在田间用上了“四情监测站”,通过手机APP,就可实时监测田间虫情、病情、墒情、灾情(气压、雨量、风速等)数据,发现异常,可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而在收割环节,则采用大马力进口联合收割机,可保障粮食损耗率保持在1%以下……如今,徐旭东已打造出了“科技范”十足的智慧农场。
  

  “守粮人”刘其超:当好智能“粮食房”的管理人
  
  “除了细心和经验的积累,还要有吃苦精神”
  
  “农户储粮损失由十年前的8%降至3%左右。”这是来自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最新数据。小麦颗粒归仓后,科学储粮也是一块巨大的“无形良田”。
  
  6月12日,刘其超来到中央储备粮阜阳直属库有限公司仓库后,像往常一样随机进入一个粮仓,用手感应小麦上层温度和湿度;随后,他取出筛子,抓取几把小麦过筛,查看是否有病虫害;接着,他开始调看墙壁上的控制系统,查看仓温、仓湿等数据……
  
  刘其超是“80后”,毕业于河南工业大学粮食储藏与检验专业。来到中央储备粮阜阳直属库有限公司后,从最基层的保管员做起,历任检验员、监管员、租赁库点负责人等,目前是公司仓储科副科长。
  
  为了适应发展趋势,近年来,中央储备粮阜阳直属库有限公司积极推广使用氮气气调(二氧化碳气调)、空调控温、内环流控温、电子监测等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仓储保管的科技含量,节约成本、减少损耗、降低劳动强度效果明显。
  
  “这些储粮新技术,一般经过半个月左右的学习和操作即能掌握,但难的是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技术和经验的积累。”刘其超说。
  
  十足的经验告诉刘其超,粮仓中表层及粮仓边角处是最易出问题的地方。在春夏之交、夏秋之交,由于外界温度的变化,储藏的小麦表层易出现“结露”现象,并引发小麦湿度增加、霉变、腐烂、发热等现象;如用来抑制、杀死病虫害的氮气气调达不到浓度,小麦还会生虫。
  
  “这些问题怎么发现?有电子测温、进仓查粮、筛子筛查等方式,有时需要几种方式综合运用。比如氮气气调,当监测浓度达不到规定值时,就要考虑粮仓局部漏气,往往是一些非常细小的缝隙,需要手持测漏仪一点一点检查。”
  
  “应对这些问题,除了细心和经验的积累,还要有吃苦精神。”刘其超说,在发现、处理仓房漏气的过程中,由于仓房里氮气浓度较高,就得背着重30多斤的呼吸机进入粮仓。“一干就是大半天,尤其是夏天,粮仓内温度可达35—36摄氏度,在里面待一会儿就会全身湿透。”
  
  近年来,中央储备粮阜阳直属库有限公司聚焦粮食仓储和检验领域,持续引进高层次人才,目前共有18人获得高级工及以上资格。在全体仓储人员的努力下,目前该公司保管的中央储备粮的账实相符率、储存品质宜存率、质量达标率均达到100%。

  
  研发师赵旭:不断创新,“点面成糕”
  
  “为研发生椰拿铁面包,做了60多次试验”
  
  一粒麦子从田间到餐桌,实现从“粮头”到“食尾”,加工企业是重要一环,不断创新的产品,赋予了小麦更大的价值。
  
  小麦上了餐桌后会变成什么?安徽麦吉食品有限公司产品研发室内就能找到新的答案。
  
  6月14日,研发工程师赵旭,依照配方,在一个容器中将一定比例的面粉、盐和其他调料混在一起,搅拌均匀后加入一定量水,放入烘箱烘烤。定时开箱后,一块色、香、味俱全的面包就制作完成了。
  
  研发室的桌子上,堆放着赵旭和他的团队研发出来的面包糕点新产品:菠萝兀面包、桃乳双味面包、岩烧吐司、无糖肉松面包、黑皮无边吐司、生椰拿铁风味面包……
  
  位于阜合产业园区的这家公司,是集生产、销售、科研、物流、外贸服务为一体的智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创新,陆续推出8大系列、70余个品种,自主研发品种占一半左右。而赵旭研发的品种有18个,包括无糖肉松面包、黑皮无边吐司、生椰拿铁风味面包等。
  
  “80后”青年赵旭,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2020年来到公司。“公司一年用1.5万吨面粉,我们的工作,就是用面粉研发出低碳、低糖、低脂、口味独特的健康食品。”赵旭介绍。
  
  “研发过程谁都能学,难的是创新创新再创新。每一个新品种的研发,都需要食品研发人员时刻留意市场,思考创新、千锤百炼。”赵旭说。
  
  去年,赵旭研发出的一款生椰拿铁风味面包如今很受市场欢迎。为何将生椰和拿铁“混为一体”?“当时,我不经意间在一家饮品店看到,有一种椰汁和咖啡混和的饮料很受年轻人追捧。我就想,能不能研发出这种风味的面包?”于是,他将精细面粉与咖啡粉以一定比例混合,做成面包胚;随后,把小麦淀粉、椰汁加以其他小料混合在一起,制成椰浆,注入面包胚,生椰拿铁风味面包即烘焙而成。
  
  看似简单的过程,要不断品尝、化验相关数据,并针对水分、小料添加比例作适当调整,还要考虑具有一定的保质期及国家相关法规要求的食品安全……期间,还要不断观察每次烘焙出来的面包性状,记录数据。“由于面包达到一定性状并不一定是在白天,有时夜间、凌晨都要卡着时间点到研发室观察、记录。我做了60多次试验,最终形成工艺配方。”赵旭说。
  
  去年,我国颁布新的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明确从2025年2月8日起,停止脱氢乙酸钠(防腐剂)在面包糕点中的应用。去年11月,赵旭和他的研发团队,就开始联合原料企业、高校共同攻关生物防腐技术,使用其他物料代替脱氢乙酸钠。目前,已经研发出替代品,并在部分产品中使用。

  数说
  
  目前,阜阳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发展到41家,省级以上研发平台达300家,全市人才总量已突破100万人。其中,一大批青年田管农技人员活跃在田间地头指导农业生产。
  
  建立了以市农科院、皖北(阜阳)生物育种研究院为主的公益性育种和以安徽新世纪小麦抗赤霉病研究院、南农大阜阳研究院、阜阳金种子玉米研究所等为主的商业性育种相结合的育种科研体系。共育成新品种近50个,获奖成果100多项,其中国家级奖励2项,省部级奖励34项。“十四五”以来,全市种业企业共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麦、玉米、芝麻、油菜等新品种69个,国家审定或登记品种20个。
  
  大力推进“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工作。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415家,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1151.5亿元,同比增长8.44%,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44.3%,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占比6.4%,增速4.1%。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83家,较2023年增加30家;培育省级龙头企业94家;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总数达7家。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