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退役老兵、社区宣讲员耿万彬——红色故事讲不完

2024-6-25 10:01|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2437| 评论: 0|原作者: 全媒体记者 任刚 文/摄|来自: 颍州晚报

   在颍州区京九路街道陈庄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有一面醒目的红色宣讲墙。墙上除了黄继光、董存瑞、邱少云、雷锋等广为人知的英雄人物外,还展示了10位阜阳人物的英勇事迹。

  作为陈庄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专干,同时也是一位曾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退役老兵,自2019年起,耿万彬以社区宣讲员身份深入校园、机关和小区,讲述那些或经历、或见证的红色故事。


  英雄的名字

  应该被铭记

  杨伟荣、袁杰、孙效彬……在耿万彬的指引下,记者看到了一个个略显陌生的名字。

  这是一面由耿万彬精心设计的红色宣讲墙,顶部悬挂着“学习英模事迹,传承红色基因”标语。第一排展示的是张思德、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不同时代的英雄照片。第二排是耿万彬特别挑选的,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参与对越自卫反击战的10位阜阳战斗英雄的名字。这10位鲜为人知的英雄,有的为国捐躯,有的仍在各自岗位上默默奉献。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均为“一等功臣”。

  1985年,耿万彬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138师414团的一员,奔赴前线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亲身参与或见证了多场激烈战斗。如今,作为社区宣讲员,耿万彬的使命是将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讲出来,提醒群众铭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英雄的名字应该被永远铭记,而不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被遗忘。”耿万彬表示。

  那段热血岁月永生难忘

  对耿万彬来说,时隔近40年,战场上的一幕幕场景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进入前线不久,他就参加了麻栗坡“5·31”战斗。作为后勤部队的一员,他负责营房建设、前线补给和伤员运送等工作。

  “战场上,没有真正的后方。”耿万彬回忆,即使身处后勤,死亡的威胁也如影随形。头顶不时有炮弹呼啸而过,山间荒野中处处隐藏着地雷,“地雷不一定直接致命,但往往会造成严重的伤害和残疾。”

  最让耿万彬难忘的是“9·23”战斗。从当天凌晨3点开始,由于山间地形复杂、树木茂密,许多战士因看不清道路而跌落山崖。枪炮声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凌晨3点,整整持续了24个小时。耿万彬和战友不断将负伤的战友从前线抬下,转送到后方的豆鼓甸(地名)。“牺牲的战士不多,但负伤的很多,他们都是和我年龄相仿的年轻人。”

  在这次战斗中,阜阳老乡表现出色,包括杨伟荣、袁杰、孙效彬等,都因英勇无畏而被授予“一等功臣”称号。

  把红色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提起在“9·23”战斗中牺牲的战友尤其是阜阳老乡,耿万彬的声音有些哽咽。

  徐立、吴伟、荣伟……他们的名字已经镌刻在阜阳革命烈士陵园纪念碑上。每年清明节前,耿万彬都会约上几位战友前往烈士陵园,与那些分别了近40年的老战友们说说话、聊聊天。

  从部队转业,耿万彬被分配到地方企业工作。2019年退休后,他来到陈庄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成为一名红色宣讲员。每周他都会抽出时间走进小区、校园、企业和机关单位,讲一讲战场上的亲身经历和战友的故事,说一说如今翻天覆地的变化,希望让更多人明白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记者从陈庄社区获悉,自耿万彬加入退役军人服务站以来,已经累计参与了100多场红色故事宣讲活动,听众超过6000人次。

  “作为一名老兵,无论何时何地,我都不会忘记军人的优良传统。只要群众愿意听,我就会继续将这些红色故事讲下去。”耿万彬表示。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