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平原 查看内容

“哈尔滨”阿姨的烤红薯

2024-1-26 11:03|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9205| 评论: 0|原作者: 方苗苗|来自: 阜阳日报

   最近,哈尔滨火了。透过指尖流动的屏幕,看着一个个“花活”,听着一声声“公主”“小金豆”,我不禁湿了眼眶。

  安徽,处在南北地理交界处。作为安徽人,身份界定好像比较模糊。在河北上大学时,同学都说我是南方人。上大学以前,土生土长在皖北的一个偏远小镇,也没有接触过正宗的“东北人”,直到在太和县城上高中时,遇见我的邻居“哈尔滨”阿姨。

  遇上“哈尔滨”阿姨那年,我15岁。她是一位热情、善良、朴实的阿姨,个头高高的,身形微胖,嗓门特别大,平时大大咧咧,好像见谁都能打个招呼“唠会嗑”。我和弟弟还有其他几户人家,共同租住在一个院子里。我们住在一楼,阿姨住在二楼。每次放学回来,一进院,总能听见她热情的声音:“哎呀,放学啦”,看见一张慈爱的笑脸。

  阿姨有个儿子叫“滨徽”。相识久了,我才知道关于阿姨的一些故事。有一天,我问阿姨,你儿子为什么叫“滨徽”啊?起初,只听到读音,并不知道是哪两个字,如果知道,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阿姨告诉我,“滨徽”就是“哈尔滨”加“安徽”,因为孩子爸爸是安徽人,阿姨是哈尔滨人,所以他们给孩子取了这个名字。阿姨的爱情故事,发生在哈尔滨,他们在哈尔滨结婚成家。有了“滨徽”后,阿姨跟着孩子爸爸,辞了工作,做了安徽人的媳妇,全职陪伴孩子上学,这才有了我们的相遇。

  阿姨不习惯安徽的天气,就在自己租住的小房子里烧起了炉子。看着我们姐弟俩没有大人陪伴,常常热情招呼我们到她屋里暖和暖和。她总会随手抓起炉子上烤的花生、桔子等小零食,往我们手里塞,笑着说:“快吃吧,热乎的。”

  高中时学习很紧张,晚自习放学回到小院往往23点了,尤其是冬季,又冷又饿。有一天,下雪了。下晚自习回来后,我停好自行车,心里想着自己也算是“风雪夜归人”了,跺跺脚、搓搓手,不禁有些忧伤。这时,我又听到那个熟悉的声音:“苗苗,快来,上楼。”这么晚了,阿姨是有什么事吗?我这样想着,犹豫着上了楼。只见阿姨笑嘻嘻的,变魔术一般,从自己的棉袄兜里,掏出了一个烤红薯。红薯被层层的保温袋包裹着,从她兜里拿出的那一刻还冒着热气。我还没来得及迟疑,那个热腾腾的烤红薯就塞到了我的怀里,“天太冷,快吃吧,热乎的。这天气,孩子真遭罪……”我愣在原地,感受着烤红薯传递的温暖,一时竟忘了说“谢谢”,转身的时候还哭了。

  后来,因为“滨徽”到外地上学的原因,阿姨搬家了,我也考到了北方的一所大学。茫茫人海中,再也没有遇见她。但是,每年冬季,我总会想起那个被阿姨揣在兜里保温的烤红薯,它温暖了我很多年,直到现在。这些年,我也一直在寻找“滨徽”,希望能够再次见到“哈尔滨”阿姨,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并对她说一声“谢谢”!如果有幸,“哈尔滨”阿姨能够看到这篇文章,请一定联系我哦。期待再次听到阿姨熟悉、温暖的声音。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