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我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以“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促进年”为抓手,推出17条赋能退役军人职业发展硬核举措。作为皖北人口大市,我市以“政策+服务+创新”为引擎,在就业渠道拓展、创业生态优化、典型示范引领方面交出一份亮眼答卷。 一季度数据显示,全市举办退役军人招聘会16场,提供岗位2.02万个,发放创业贷款3805万元,技能培训519人次…… 拓宽就业渠道 4月16日,在“戎耀新程扬帆起航”阜阳市2025年退役军人春季专场招聘会上,不少退役军人找到了心仪岗位。 本次招聘会共有66家优质企业参与,涵盖纺织、机械制造、新能源汽车、教育等多个领域,提供就业岗位1600余个,精准匹配退役军人技能特长与市场需求。活动现场设置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创业服务专区,为求职者提供“一站式”就业服务。 这场招聘会,是我市拓宽退役军人就业渠道的一个缩影。 记者采访了解到,我市紧扣17条举措中“扩岗提质促就业”要求,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就业网络。线下,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联动人社、税务、工商联等部门,举办定制化招聘会,推出“报到+培训+就业”一站式服务;线上,依托安徽公共招聘网“退役军人专区”,实现岗位精准推送。 培训是就业的“加速器”,技能是就业的“敲门砖”。 “去年我退伍返乡,颍上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了解到我还没找到心仪的工作,就主动联系我,给我提供就业技能培训的机会。”颍上县新集镇退役军人范传宝说,后来,他参加了为期半个多月的“新能源汽车维修”培训。培训结束后,他进入一家新能源汽车公司工作,负责设备管理等,每个月能拿到6000多元工资,还有“五险一金”。 我市以“技能培训促赋能”为导向,打造“菜单式”培训体系。无人机操作、消防设施管理、西式面点等8大热门专业,成为退役士兵的“新战场”。2025年一季度,全市通过“政校企”合作,首次开设公安辅警社会体育指导员(游泳教练)定向班,53名退役军人通过培训实现“结业即上岗”,并定向输送15名退役军人至全省示范培训班。 厚植创业沃土 地头采摘,全程冷链运输。4月15日上午,一批重达8吨的上海青由临泉县装货发车,18小时后就能到达香港市民的餐桌。而种植加工这批蔬菜的临泉县绿源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正是退役军人李亚飞于2014年创办的。 临泉县绿源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拥有200余亩水肥一体化大棚和1000余亩标准化蔬菜基地,种植的上海青、广东菜心、芦笋等蔬菜获得绿色食品认证。企业曾荣获阜阳市退役军人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长三角地区退役军人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阜阳海关对该企业进行综合调研评估后,为企业颁发了供港澳蔬菜种植基地备案证书,这是我市首个正式获此备案的基地。 “在企业发展的道路上,离不开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的大力支持。”李亚飞表示,企业积极用好“拥军贷”“退役军人创业贷”等政策,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先进品种,在严格把控种植、采摘、包装、运输等环节质量安全上下功夫,带动更多退役军人、军属和父老乡亲增收致富。 近年来,我市建立“退役军人事务部门需求推送+金融机构快速响应”闭环工作机制,确保政策衔接顺畅、执行高效,遴选出66家金融机构作为“退役军人创业贷”承办行,覆盖市、县两级及重点乡镇,形成“一县一清单”的服务格局。同时,重点围绕“需求摸排—资格审核—银企对接”全链条服务开展业务研讨,并联合承办银行为退役军人经营主体代表发放“创业贷”2480万元。 除“创业贷”外,已连续举办六届的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也是助力我市退役军人创业的“加速器”之一。在去年举办的大赛中,新兴科技、现代农业等领域的多个项目同台竞技,一批优秀退役军人创业者通过“8+2”路演模式崭露头角,形成“以赛促创、以创带就”的良性循环。 谱写“老兵新传” “部队教会我永不言弃,创业路上再难也要闯。”阜阳兄弟服装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继红说,1994年至1998年,他在部队服役。2008年,他创办了阜阳兄弟服装设备有限公司,从事工业缝纫机销售。 创业初期很艰难,在缺资金、缺技术、缺市场的情况下,李继红硬是靠着在部队养成的不服输、敢打硬仗的精神,克服困难,让创业之路越走越宽。如今,在退役军人事务局等部门支持下,公司年营业额已超6000万元,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产品远销东南亚。 李继红的成功并非个例。阜阳通过“兵支书”“兵教师”培育工程,让1.5万名退役军人扎根基层治理;通过“军创企业百家行”活动,实地帮扶22家企业破解发展难题;通过“导师结对”,让创业“老兵”与新人“手拉手”共成长。 “退役军人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我们要让政策‘暖流’直达每个奋斗者的心田。”阜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阜阳退役军人以敢想敢闯敢拼的姿态,在就业创业的赛道上奋力奔跑,谱写出一曲新时代的“老兵新传”。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