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位于界首市西城街道汪庄社区的郭超工作室内,郭超手持毛笔,蘸上丙烯颜料,给一条鲜鱼着色后,再将一张画纸蒙于鱼儿身上拓印。不多时,一条栩栩如生的鱼便“游”到了纸上。这就是如今生活中并不多见的鱼拓艺术。 十多年来,郭超坚持从事鱼拓创作,希望这门古老的艺术能“游”入更多寻常百姓家。 记者来到郭超工作室时,他正准备进行鱼拓创作。记者看到,一条南美战船鱼静卧在案几上,郭超用毛笔将红、黑、黄三色丙烯涂料均匀“画”在鱼身上,再覆纸轻拓,揭起之后,一条鱼鳞分明、须尾生动的鱼儿跃然纸上,让围观者惊叹不已。 “鱼拓对原材料要求并不高,常见的鲤鱼、草鱼等都可以。但鱼拓对技法要求极高,既要精准捕捉鱼的形态,又要巧妙运用颜色,让鱼的神韵在纸上完美‘复制’。”郭超说,鱼拓看似简单,但创作一幅出色的鱼拓作品并不容易,颜色的浓淡把握不当,鱼的轮廓就会模糊;拓印的力度不均,纹理便会失真。 据悉,鱼拓是一种将真鱼的形象用墨汁或颜料拓印到纸上的技法和艺术,源于碑拓,兴于宋代。 郭超今年48岁,从小喜爱书画艺术。他与鱼拓结缘,源于14年前一个偶然机会。当时,河南省的几名鱼拓艺术家应邀到界首进行交流表演,郭超在现场观看,对鱼拓产生了浓厚兴趣。从那之后,郭超查阅资料,拜访各地鱼拓名家,虚心求教。后来,他转行开起一家饭店,一有空闲就用鲜鱼反复练习鱼拓技艺。经过十多年学习,如今他技艺颇为成熟。 郭超还大胆创新,将传统绘画技巧与鱼拓相结合,以细腻的笔触添上水草、沙石等背景元素,使画面更具层次感和故事性,让人身临其境。“鱼拓作品上面还可以描绘水草或山水,题写诗词,钤盖印章,形成诗书画印的艺术品。”郭超说。 多年来,郭超潜心钻研鱼拓技艺,作品不仅在国内鱼拓界崭露头角,还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外鱼拓艺术展览。 郭超还经常走进校园、社区,手把手教孩子们鱼拓技艺。如今,他的工作室也成为不少社区居民常去的“艺术课堂”。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