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小乡村里的“公益红娘”:以爱为桥,倡导新风

2025-3-28 09:47| 编辑: 刘黎 | 查看: 335| 评论: 0|原作者: 全媒体记者 任刚 通讯员 董鹏飞/文 全媒体记者 王彪/摄

  在安徽颍上县黄桥镇王焦村,61岁的汪克秀被乡亲们满怀敬意地称作“爱心大媒人”。从39岁起,她怀揣着一腔热忱,投身公益红娘事业,这一做便是二十余载。多年来,她成功为50余对城乡大龄青年牵线搭桥,促成美好姻缘。不仅如此,汪克秀还将爱心延伸至困难家庭、孤寡老人以及抗疫一线,用日复一日的坚守,书写着新时代的动人“雷锋故事”。
  
  生活应靠奋斗,而非彩礼
  
  3月19日上午,在王焦村村口的一家烟酒超市内,记者见到了正专注整理单身青年信息登记的汪克秀。由于不太熟悉手机和电脑操作,她便把自己掌握的所有单身青年信息,一笔一划、工工整整地记录在一个小巧的本子上。这本被她视若珍宝的“姻缘账本”,承载着无数青年的幸福期待。每天只要店里生意稍闲,汪克秀就会小心翼翼地拿出本子,反复梳理、仔细比对适宜的青年,为他们精心谋划,安排见面。
  
  “早些年只是偶尔帮忙介绍,没想到最近几年,这几乎成了我的主业。”汪克秀笑着向记者说道。经过粗略估算,算上20多年前促成的几对良缘,她已经为周边50多对青年成功说媒牵线。
  
  作为村里颇具名气的“红娘”,汪克秀坚持公益原则,全程免费,分文不取。每次成功匹配到合适的青年男女后,她都会分别致电双方,邀请他们来到自己的小超市。在这里,她会热情又简洁地介绍双方情况,之后便让两人互留联系方式,开启属于他们的缘分之旅,剩下的发展就交由他们自己。
  
  汪克秀还有另一重“官方”身份——王焦村村嫂服务队的成员。每次见证一段姻缘成功缔结,她总会语重心长地提醒双方家长,要倡导婚事简办,少要彩礼。“小两口齐心协力努力奋斗,日子过得和和美美,这才是最要紧的。”她常常这样叮嘱。
  
  鹊桥架起乡村幸福之路
  
  汪克秀的娘家位于颍上县谢桥镇。年轻的时候,家中生活并不宽裕,父母靠收兔毛做生意维持生计。一来二去,她家渐渐成了村里小有名气的兔毛“中转站”。在协助父母料理生意的过程中,汪克秀留意到,村里不少女青年外出务工开阔眼界后,不再愿意留在家乡,这使得当地未婚男青年数量逐渐增多,婚姻大事成了难题。热心善良的汪克秀便萌生了帮适龄未婚青年牵线搭桥的想法,希望能成就美好姻缘。1986年,在她的努力下,颍上江口集的两位女青年先后嫁到了王焦村。
  
  “那时候大家对彩礼没什么概念。”汪克秀回忆道,“男方就拿个装着红糖、水果的提兜,条件好点的,再多带只鸡,双方看对眼,自然而然就走到一起了。”
  
  不过,汪克秀真正全身心投入“红娘”事业,还是最近几年的事。前几年,颍上县全面推广“村嫂服务队”,汪克秀毫不犹豫地成为王焦村“村嫂”的骨干力量。在深入服务基层的过程中,她敏锐地察觉到,如今高额彩礼甚至天价彩礼现象愈演愈烈,给众多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不少男青年也因此成了大龄未婚青年。
  
  汪大姐的不凡初心
  
  “谁家有几个姊妹兄弟,谁家男孩女孩性格条件如何,我都了如指掌,全记在脑子里。”汪克秀充分利用走家串户的机会,积极细致地摸排村里适龄青年的情况。与此同时,她还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宣讲活动,倡导红白喜事简办的文明新风。在她的不懈努力下,这种新风尚正逐渐被当地群众接受。
  
  郭朋村青年张某,因母亲常来王焦村超市购物,进入了汪克秀的“姻缘账本”。在汪克秀的牵线搭桥下,张某与王焦村女孩苏某相识相知、相恋相爱,最终步入婚姻殿堂。
  
  渐渐地,王焦村“公益红娘”汪克秀声名远扬,她的小超市也摇身一变,成了免费的“婚姻介绍所”。每次双方愿意见面,都会选择在超市里。汪克秀不仅贴心地为两人提供单独相处、深入了解的空间,还免费准备茶水、瓜子等,全心全意撮合每一对有情人。截至目前,经汪克秀介绍成功组建的幸福家庭已达50余对。
  
  从青春年少时的青丝,到如今岁月染霜的白发,汪克秀用半生时光,深刻诠释着“帮助他人,快乐自己”的人生信条。如今,她的小超市里挂满了喜庆的喜字剪纸,每一张都映照出这位热心大姐不平凡的初心:“只要我还能走动,就要让幸福和温暖不断延续,传递到更多人身边。”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