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要闻 查看内容

【党报在基层】 “小板凳”上释法说理

2025-4-3 08:49| 编辑: 刘黎 | 查看: 1510| 评论: 0|原作者: 全媒体记者 杨燕 通讯员 张清林|来自: 阜阳日报

  春风拂过界首市邴集乡一处农家小院,却掩不住院内严肃的气氛。年近八旬的邹某平面露愤懑,将“一纸诉状”重重拍在桌上——他要把自己的三个子女告上法庭。
  
  自老伴去世后,疾病缠身的邹某平生活难以自理,三个子女因赡养问题争执不下。邹某平要求三个子女每月支付赡养费,但子女意见不一,邹某平遂决定起诉。
  
  搬来小板凳,坐下唠一唠。“赡养父母不仅是道德要求,更是法律义务。”走访了解情况后,法官宋楠主动上门调解,耐心倾听各方诉求,仔细讲解赡养义务,帮老人子女算“亲情账”。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原本撕裂的亲情得到修复:三子女达成轮流赡养协议,每人每年照顾4个月,医疗费共同承担。
  
  在这场情与法的较量中,“小板凳法官”用专业与温情找到了最佳平衡点。
  
  茶余饭后坐在小板凳上唠家常,是皖北地区不少农村群众的习惯。结合这一风俗习惯,2021年起,界首市人民法院光武法庭创新打造“小板凳”流动法官工作站,让法官进村入户,坐上群众小板凳,释法说理解纠纷。小板凳被赋予全新使命,成为光武法庭密切联系群众、践行司法为民的纽带。
  
  “我们努力做好诉前调解工作,力求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光武法庭庭长王海燕介绍,针对服务辖区光武、芦村、新马集、邴集3镇1乡近20万居民,仅2名法官的现实情况,“小板凳”流动法官工作站充分利用本地“党带群建,十户联治”网格体系,建立与户长常态联系机制,做到信息联通,全面了解婚姻家庭、地边地界、赡养老人等民生领域纠纷,及时发现矛盾、了解因果、耐心疏解、以案释法,推动工作站融入基层治理前端。
  
  同时,依靠辖区党委政府,与商会、村(居)委会、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打造“一站二会四所+”衔接联动工作模式,形成为民服务工作合力。
  
  乡村空闲地带,几个小板凳一摆,法官立马就能开庭办案。
  
  说起“小板凳”流动法官工作站巡回审判,光武镇黄寨村村民黄某红拍手叫好。
  
  黄某红因宅基地争议,与同村村民黄某信、黄某洲产生矛盾。协商无果后,2024年,黄某红将二人告上法庭。为查明案件事实,光武法庭将“小板凳法庭”搬到黄寨村。考虑到该案积怨已久,双方对立情绪严重,法庭邀请公检法干警共同参与调解,并在休庭期间组织双方到争议地点现场勘验。
  
  在法官耐心释法明理,以及村干部和公检法工作人员见证下,双方最终各退一步,重新丈量争议土地,成功化解纠纷。
  
  在“小板凳”上,光武法庭正积极书写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答卷,让司法温情在基层传递。今年以来,“小板凳”流动法官工作站排查梳理各类矛盾110余起,将大量潜在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现场化解纠纷60余起,引导诉讼26起,有效提升了基层矛盾化解效率。
  
  王海燕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完善“小板凳”流动法官工作站工作机制,进一步创新法治宣传形式,让司法服务更加贴近群众,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