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新春走基层】在救助站里过新年的“姐弟”

2025-2-7 10:37| 编辑: 刘黎 | 查看: 172| 评论: 0|原作者: 全媒体记者 任刚 通讯员 王晓燕 文/摄

  “叔叔,这个字我不会写……”咬了阵笔头,强强(化名)有点不好意思地指着寒假作业,向坐在一边的代晓东求助。
  
  11岁的男孩强强属于事实无人抚养孤儿,住进阜阳市救助站,已经3个多月了。最近一段时间,强强既开心,又有点难过,开心的是,过了这个新年,自己会被送到福利院,就可以像别的小朋友那样去上学了,难过的是,很快就要和这里和蔼的叔叔阿姨们,还有“姐姐”兰兰(化名)分别了,也不知道何时有再相聚的那一天。
  
  1月29日上午是大年初一,按照约定,8时30分许,记者赶到了阜阳市救助站。
  
  对很多市民来说,救助站是个颇为“神秘”的单位。在救助站入口大门两侧,分别挂有“阜阳市救助站”、“阜阳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和“阜阳市反家庭暴力庇护中心”的牌匾。
  

  
      在工作人员代晓东引领下,记者在三楼会议室里,见到了正在专心写寒假作业的强强。
  
  强强是颍州区三十里铺人,因为父亲去世,母亲出走,成为了事实无人抚养孤儿。在当地村干部联系对接下,强强被送到了市救助站暂时生活。
  
  强强刚过来时,衣着单薄,身材瘦小,工作人员为他买来新衣,以及很多零食。阜阳市小树皮心理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为他送来各科的试卷、笔记等,同时安排志愿者每天前来,按照课程表为他辅导功课,监督学习进展。
  
  “从来这儿第一天起,他一天课程作业都没拉下过,”代晓东说,最近赶上春节假期,陪同孩子学习的任务就暂时落到了救助站工作人员肩上。
  
  “这孩子比刚来时候,重了20多斤哩!”强强刚进救助站的时候,代晓东专门为他测量了体重,在90斤上下,如今除了丰盛的一日三餐,站里还特意为他订了早晚各一瓶牛奶,三个月下来,强强足足重了有20多斤,脸庞也肉眼可见的圆润了起来。
  
  “吃饺子喽!”临近午时,护工岳利梅端着热腾腾的饺子,一路吆喝着来到女宿区兰兰(化名)的房间。
  
  在救助站里,强强的生活并不孤单,因为还有一个对他非常亲昵的小姐姐兰兰。
  
  兰兰今年15岁,是来自云南大山深处的孩子。两个多月前,兰兰被人以打工的名义骗到内地,发现情况不对后,她机警地寻觅时机,报警后脱离了险境。因为种种原因,兰兰也被暂时安置到阜阳市救助站,如今,救助站已经和兰兰家庭联系妥当,待春运过后,便将她送回家乡和亲人团聚。
  
  因为和强强的姐姐年龄相仿,强强很快便喜欢上了这个小姐姐。每当强强上课学习,兰兰总会坐在一边,捧着腮帮认真观看。强强遇到不懂的题目,兰兰会跟他一起,绞尽脑汁共同琢磨,实在想不出来,再求助叔叔阿姨们。
  
  阜阳市救助站站长吴震告诉记者,除了救助街头流浪群体,救助站还肩负着救助保护未成年人的重任。从2020年以来,阜阳市救助站先后共救助未成年人376人。
  
  在和记者聊天间隙,一位“老熟人”给吴震发来了信息。
  
  2020年3月,记者随同阜阳市救助站、颍东区城管局等一起,救助了自出生后,就被妈妈带着全国流浪的9岁女孩甜甜(化名)。当年夏天,经过市救助站的积极对接,甜甜被送回了祖籍地沈阳市福利院安置,并入读了当地某小学。
  
  甜甜忘不了在阜阳市救助站生活的150天,每逢寒暑假,总会打来电话向站里的叔叔阿姨们汇报自己的生活学习。今年临近寒假,阜阳市救助站又像往年那样,为甜甜寄去了大家兑钱购买的新衣服、巧克力等。“祝叔叔阿姨们新年快乐,蛇年大吉。我会在新年里读更多的书,继续好好学习……”甜甜在视频里向救助站工作人员作揖拜年。
  
  临告别前,兰兰将一副制作的手工拼图递给记者看,拼图以蓝色为底,一个金色的橙子被切成数块,题为“心想事橙”。“新的一年里,一切都会变得更好起来,”兰兰说。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