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县素有“中国书画艺术之乡”美誉,先后走出众多书画名家,在全国书画比赛中屡获殊荣,提升了太和县在全国书画界的知名度。其中,身为中国书画协会会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的张丽,尤为擅长绘画雪中山水,被誉为“冰雪画家”。尤为令人吃惊的是,这位笔名“妙卿”的知性女子,更多仅仅是凭借兴趣自学成才。 自幼痴迷画画的小女子 近日,在太和县坟台镇一处偏僻小村庄里,记者见到了正在创作中的张丽。 一张长约4尺的宣纸被固定于墙面,张丽手持笔墨,在画面上点点戳戳。银装素裹,漫天飞雪,匆匆归家的旅人,若隐若现的柴院,房钱狂吠的田园犬,随着色彩渐渐丰富,一幅“风雪夜归人”,逐渐呈现于记者眼前。 “我家世代务农,说来也奇怪,对画画的喜爱,好像从骨子里自带的般,”张丽是太和县双浮镇人,从小就酷爱画画。从懂事起,就经常拿着树枝在地上涂画,家里的牲畜鸡犬,天空中的飞鸟白云,河中的粼粼波光,都成了她描绘的对象。尤其是赶上下雪天气,厚厚纯白的雪地,都成了她画画的工具,被用树杈画上各种各样的图案。 上小学后,张丽对画画的兴趣更加浓厚。二年级时,一次班主任老师在讲台讲课,张丽却忍不住偷偷取出纸笔,趴在桌上画起了龙腾图。正在她全神贯注画画时,老师悄悄来到旁边,望着张丽笔下形态各异的龙,没有制止,而是静静等她画完。 事后,父母带着张丽,满脸歉意地向老师认错,老师却摆摆手说:“这个孩子很有灵性,要好好培养。不过,今后课堂上可别再画画了。” 博采众长形成独特风格 张丽高中毕业后,没有继续求学,在帮衬家里生意的同时,依旧喜欢挥毫泼墨,绘画出自己喜欢的人物风景。 29岁那年,对绘画愈加痴迷的张丽索性告别家乡,来到北京,在有着“画家村”之称的通州区宋庄镇租房居住,期间,性格爽朗的张丽除了潜心绘画,便是四处拜访名家,细心揣摩,认真聆听,努力提高。 在宋庄,汇聚了来自各地的书画家,不同艺术流派的交流碰撞,让张丽大开眼界,在与一众书画家交流切磋中,她的书画技艺也迅速提高。随着知名度提升,也陆续有圈内“经纪人”上门收购张丽的画作,一幅几百数千元不等,倒也让张丽凭“以画养画”站稳了脚跟。 2005年,在当地书画圈某经纪人组织下,张丽参加了一次山西太原的艺术创作展,让她想不到的是,自己现场创作的一幅雄鹰图,被当地收藏界人士当场相中。在组织方要求下,张丽8天内连续创作出十多幅风格不一的水墨画,共拍卖出近20万元。 此后一段时间,张丽先后参加各地的书画展,凭借书画创作,也算实现了“财富自由”。逐渐稳定下来后,潜心提高书画技艺,创作出更好的作品,成为张丽追求的目标所在。 驰名画坛的冰雪女画家 早先,张丽痴迷花鸟创作,而今,她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冰雪山水的创作中。 作为一种小众书画种类,冰雪山水画以独特的技法,表现了“冷逸之美”等冰雪美学的核心思想,将使传统中国画拓展到山、水、云、树、冰雪,创立了“画山无石、画林无树、画树无枝”等用于专门表现北方冰雪的绘画方法。 在著名冰雪画家于志学先生影响下,张丽潜心研究并创作了大量的中国冰雪山水画。为了画好冰雪画,张丽除了四处请教名家,每年冬季都赶到东北四省写生。从松花江到太阳岛,从茫茫草原到繁林深山,还有大小兴安岭的林海雪原,无数次地爬冰山卧雪地写生,坚持寻找灵感,搜集素材,用心来描绘祖国大好河山。 为解决技法上的难关,张丽先后用胶、蛋清、明矾等改进调剂,终于找到了用明矾水替代传统的水调剂的方法,使画面上的雪痕线栩栩如生,日复一日刻苦练习下,终于,信手挥洒,雪野、树挂、冰凌、冰谷铺银洒玉般地跃然纸上,尽显冰雪山水之美。 在张丽看来,自己毕生痴迷书画,为此半生奔波求学,逐渐成为职业画家,获得过不少奖项。今后的日子里,只愿默默潜心耕耘,避开浮躁喧哗,以手中笔墨,浓淡交融,墨彩飞扬,描绘中国大好河山和人间美景。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