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一位“90后”女教师的乡村守护

2024-9-11 09:55| 编辑: 刘黎 | 查看: 1845| 评论: 0|原作者: 全媒体记者 曹亚伟 牛桂芹/文 张天峰/摄|来自: 颍州晚报

      在时光的洪流中,有一群留守儿童,他们的童年缺少父母的陪伴,孤独地守望着远方。
  
  命运的齿轮在无声地转动。当年的那些孩子已经长大,他们中的一些人,站在了乡村小学的讲台上,守护着新一批留守儿童。他们像一束光,照亮和自己当年一样孤独的心灵,开启一场温暖的守护之旅。
  
  昨天是我国第40个教师节,记者走近颍泉区姜堂中心校董湖小学教师丁玉玲,从她的“留守”故事开始说起……
  

  丁玉玲带着学生做游戏
  
  儿时的记忆“在别人家长大的孩子”
  
  1992年7月,丁玉玲出生在阜南县地城镇丁寨自然村。因父母常年外出务工,丁玉玲只能寄居在亲戚家中,9岁时才踏进小学的大门。
  
  “最早是住在姑姑家,后来在姥姥家,最后到了二姨家。”丁玉玲经常调侃自己是“在别人家长大的孩子。”
  
  谈及寄居经历,丁玉玲说,无论是姑姑还是外婆、二姨,都非常疼她。但她心里总有一种“不一样或不自在”的感觉。
  
  在外婆家生活时,老人对她十分溺爱,“事事顺从”,于是她经常装病不愿上学。后来,这种小伎俩被识破,母亲随即将她送到二姨家。
  
  “她担心外婆管不住我,时间长了荒废学业。”对于母亲的初衷,丁玉玲这样理解。但是,母亲依然未能真正了解一个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
  
  二姨把丁玉玲照顾得很好,每当她与表兄妹发生小摩擦时,二姨的巴掌只会落在自家孩子身上。丁玉玲明白,这是二姨对自己的保护。但是,这样的举动恰恰让她心里不舒服,“意识到自己在这个家里的不一样。”
  
  因此,在外面或者学校受到委屈,她从不会告诉二姨,需要买学习用品时也不会主动伸手要钱。
  
  丁玉玲上小学三年级时,妈妈带着弟弟回来了。丁玉玲结束了寄居生活。
  
  那天,二姨帮她收拾好课本和衣服,装进一个袋子中。丁玉玲独自提着袋子向家走去。
  
  二姨家所在的村与丁玉玲家所在的村相邻,走大路约2.5公里、走小路约1.5公里。在村口站立良久,丁玉玲依然选择了小路。
  
  穿过一片庄稼地时,她手里的袋子被划破了,课本、衣服散落一地。她蹲在地上收拾了许久,最后 抱着课本和衣服回到家,“搞得狼狈不堪。”
  
  家门口,母亲看到丁玉玲回来,笑着迎了过来。但是,丁玉玲感到十分陌生,嘴巴张了几次,始终没有喊出“妈妈”。
  
  “感觉不好意思,叫不出口,但在亲戚家生活的几年里我曾在梦里喊了无数次‘妈妈’。”时隔20年,关于那次回家的很多细节,丁玉玲依旧无法忘记,那个破了的袋子及见到母亲的情景,更是挥之不去。
  
  此后多年,母亲未再外出务工。丁玉玲相继读完小学、初中、高中,填报高考志愿时,她选择了师范专业。
  
  当时,丁玉玲曾上过的乡村小学教师短缺。她想,上了师范学校,能留在乡村当一名教师也挺好的,“可以守着家,守着妈妈。”
  
  初为人师“我经历过的孤独不能再让他们经历一次”
  
  2017年7月,丁玉玲大学毕业,阜阳市民中心推出一批实习岗位,她成为市场监管局窗口的一名工作人员。
  
  2018年丁玉玲参加教师招聘考试,她报考了颍泉区,并被录取。
  
  丁玉玲去学校报到时,校长接她的路上,她不停地问:“学校离集镇远吗?一个年级有几个班?”校长回答:“不远,有六个班。”
  
  到了董湖小学,丁玉玲愣住了:校长说的“六个班”是全校一共有六个班,学生加起来不到300人。
  
  丁玉玲有些失落,新学期的报名工作紧张而又忙碌,但她的这种感觉一直挥之不去。直到她走进一年级教室,见到自己教师生涯中的第一批学生。
  
  全班共48人,其中留守儿童36人,大部分学生跟随爷爷、奶奶生活,还有几名学生寄居在亲戚家中。
  
  “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孩子往往有些任性,在亲戚家的孩子往往不够自信。”那一刻,丁玉玲的思绪瞬间回到了自己小时候,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我走过的路不能再让孩子们走一遍,我经历过的孤独不能再让他们经历一次。”丁玉玲下定决心后,敲响了一位老教师的家门。
  
  “怎样才能让这些孩子认真听课、写作业?如何与家长沟通?”丁玉玲向对方请教了一个又一个问题……
  
  带着老教师的经验,结合自己的教学理念,丁玉玲带学生信心倍增。一个月后,她与班里的孩子打成了一片。
  
  周末去家访,她和学生一起干农活、做饭;暑假去辅导作业,学生爬到树上给她摘枣。
  
  丁玉玲把自己的教学经历以及与孩子们的交往拍成视频,发布到B站上。目前,她的自媒体账号“乡村教师日记”粉丝量达147.3万,398个视频一共获赞2228.3万。
  
  学校里,丁玉玲除了关心孩子们的学习,更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心理变化;学校外,她会带着学生去捉知了、吃火锅、在田野里“疯玩”。
  
  她说,这样做是为了陪伴这些留守孩子,也是为了让他们的童年不留遗憾。
  
  和孩子一起成长“他们是第一次当学生,我是第一次当老师。”
  
  今年6月底,丁玉玲带的第一届学生毕业时,她在校园里摆起了“大席”,请孩子们一起吃饭,并为每个孩子都写下了寄语。
  
  看到寄语时,王凯哭了。这个男孩自幼跟随奶奶生活,刚入学时“浑身是刺”,不愿意写作业,经常与同学发生矛盾。
  
  在丁玉玲的帮助下,同学们发现王凯渐渐变了,虽然学习成绩不是太好,但开始懂得替他人着想。奶奶过生日时,他用省下来的零花钱买了一个蛋糕;毕业前,他还给丁玉玲送了一面锦旗。
  
  之所以这样做,王凯说,是因为丁老师曾经对他说:“一个人的学习成绩可以不好,但是要懂得爱自己的家人和朋友。”
  
  像王凯这样的孩子,班里还有很多。丁玉玲用六年的时间陪伴他们,并把他们记录在视频里,很多网友在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从而成为他们的粉丝。
  
  看到他们毕业,很多网友在评论区感慨孩子们几年来的变化。一位网友说:“我‘追’的那个孩子终于长大了!”丁玉玲回复道:“刚刚遇见这些孩子时,他们第一次当学生,我第一次当老师。感谢时光,让我们一起成长。”
  
  新的守护之旅“我是你们的老师丁玉玲……”
  
  新的学期开始,丁玉玲接手了一年级的新生,开启新的守护之旅。开学当天,她向孩子们作自我介绍:“我是你们的老师丁玉玲……”
  
  9月1日到6日,丁玉玲以新学期为素材,发布了两个视频。此后几天,她带着孩子们一起到食堂吃饭,和他们一起做游戏,教他们上课时要保持怎样的坐姿,发言之前如何举手示意,下课后到哪里接热水、上厕所……
  
  在其中的一节课上,丁玉玲让孩子们依次发言,介绍一下自己,说说今后想干什么。一名表现优异的男生,被任命为临时班长。
  
  男生顿时兴奋起来,在随后的表态发言中笑了又笑……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