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在地里上劳动课+语文课

2024-9-10 09:01| 编辑: 刘黎 | 查看: 1805| 评论: 0|原作者: 全媒体记者 高红 文/摄|来自: 颍州晚报

 魏占东在田间地头为学生讲农事(资料图)

      “一个娃娃生得俏,头上戴顶红缨帽,身挂绿衣七八件,全身都是珍珠宝。你们知道这说的是哪种粮食作物吗?”9月1日,颍州区程集镇王湾小学迎来开学日,该校六年级语文老师魏占东把开学第一课设在了附近农场。出发前,他抛出一个谜语,并表示农场里种植的就是这种作物。
  
  学生们开始七嘴八舌讨论起来,有人猜是“南瓜”,有人猜是“花生”,也有人猜到了正确答案“玉米”,受到了魏占东的表扬。
  
  2020年,王湾小学大力开展劳动课教学研究,成立稼穑社团,在校外开辟了一个“种植基地”。从教25年的魏占东成为稼穑社团的辅导老师。
  
  “70后”教师魏占东是一名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的老师,年轻时干农活不在话下。如今,他和其他老师一起,定期带领学生走进田间地头,体验从锄草到耕种,从收割到农产品的制作,从蔬菜种植到家禽家畜养殖等农事活动。
  
  但是,魏占东认为,带领学生上劳动课“不是把播种、收获作为简单的体力劳动教育开展,而是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劳动技能,注重让学生学会劳动技能的同时,‘由表及里’挖掘劳动教育的丰富内涵,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魏占东还把语文教学搬到了田间地头。“在小学语文课本里,有很多描写农事场景的古诗词和文章,如作家许地山的散文《落花生》,或是诗人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里面的名句会要求学生背诵。”魏占东说,如果单纯依靠课堂教学,学生并不能完全感受到诗人想要传递的丰收喜悦之情,而如果把课堂搬到田间,学生在辛勤劳动后,更能真切理解文章的内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虽然我们是一所乡镇小学,但现在的学生并不常接触农事。让学生从课堂走到田间地头,可以在实践中了解农耕文化,积累农事劳动经验。”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