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岳飞平冤诏书: 忠武易名原不忝,鸾泥璀灿纸犹新

2024-7-12 11:23|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3440| 评论: 0|原作者: 刘文敏|来自: 颍州晚报

   1981年春,一位收藏者带着一份《追谥岳王忠武敕书》及题跋册页,走进阜阳地区文物商店,请求鉴别真伪。随后,这两件文物被收购,珍藏于阜阳博物馆。经国家文物权威机构专家鉴定,敕书为副本,题跋册页全是原件。

  这份敕书和题跋册页见证了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岳飞与阜阳的历史渊源,也见证了阜阳人民对英雄的景仰。

  敕书的来历

  880多年前,岳飞曾经到过阜阳。南宋绍兴十年(公元1140 年)7月,顺昌大捷后,岳飞接到朝廷换防命令,于七月二十七日率部到达顺昌府,与刘锜换防。岳飞在顺昌驻扎了一个多月,于九月初一班师回朝。不久,顺昌府落入金人手中。

  绍兴十一年(公元1142年)十二月,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20年后的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岳飞冤案才得以平反昭雪。

  之后,南宋朝廷先后对岳飞进行了三次加封追谥: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追谥岳飞为“武穆”;嘉定四年(1211年),追封岳飞为“鄂王”;宝庆元年(1225年),追谥岳飞为“忠武”。

  《追谥岳王忠武敕书》敕下时,离岳飞被害已经过去了83年。

  敕书是皇帝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的诏书。阜阳珍藏的这份敕书又称《岳飞平冤诏书副本》,正文如下:

  “宝庆元年三月,敕:三省、枢密院同奉圣旨,故追复武胜、定国军节度使、赠太师,追封武穆、鄂王岳飞原谥,特与赐谥忠武。敕下。”

  敕书左侧有一橘色大字“行”,左下角是两行小字:“中书舍人臣王暨,临安府尹臣张洙”。

  南宋朝廷为什么不断对岳飞加封追谥呢?当时抗金呼声不断高涨,需要通过对岳飞的褒奖,树立正气,安抚民心;关于岳飞的史料被严重破坏,见于史册的事迹不够彰显,挖掘求证需要一定的时间。

  南宋初年,秦桧监修国史,秦桧的养子秦熺掌管国史实录,不利于秦桧的内容,或毁弃或改写,有关岳飞与岳家军的史料被大量销毁、篡改。朝廷官员在为岳飞平反昭雪、议定谥号的过程中遇到很大困难,只能以访问故将遗卒的方法进行考证。

  岳家子孙愤怒之余,义无反顾地承担起搜集整理岳飞史料、还原历史真相的重任。

  岳飞三子岳霖请求当朝皇帝退还一些官方留存的关于父亲的资料,又四方奔走,寻访父亲故旧,搜集整理文献史料。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工作进行到第14个年头,岳霖去世。临终前,岳霖嘱咐次子岳珂:

  苟能卒父志,雪尔祖之冤,吾死瞑目矣!

  岳珂当时只有9岁。他继承父志,一边读书,一边整理祖父的史料。岳珂进士及第,四处为官,依然不忘祖训。宋宁宗嘉定十一年(公元1218年),岳珂在嘉兴金陀坊定居地编成《鄂国金佗稡编》28卷、《鄂国金佗续编》30卷,并呈献朝廷。

  这是记录岳飞事迹最详尽的史籍,皇皇巨著,足以彪炳史册。岳家两代人40年矢志不移呕心沥血的成果,促成了朝廷对岳飞的第三次追封加谥。

  国难当头与英雄失路

  在阜阳博物馆内,随同敕书一起珍藏的题跋册页赫然醒目,蔚为大观。清末名臣、太和人徐广缙的《追谥岳王忠武敕书》题跋七律二首尤为引人瞩目:

  之一

  庙堂更谥为酬庸,编志金陀拜命恭。

  猾虏通辞偏撼岳,元戎赍恨竟同宗。

  魏公风采纷标榜,蕲国勋名寿鼎钟。

  独惜长驱违素志,未能痛饮抵黄龙。

  之二

  风波泪洒葑湖滨,闻鼓追思将帅臣。

  寝阁何曾坚圣断,梁园早已罢时巡。

  金牌迫促由权相,墨勅褒扬待后人。

  忠武易名原不忝,鸾泥璀灿纸犹新。

  时在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徐广缙已67岁。看到岳忠武墨勅(同敕),想到自己一生宦海沉浮,又目睹江河日下的国运,英雄相惜之情油然而生。

  七律之一,“庙堂更谥为酬庸,编志金陀拜命恭”,从追谥“忠武”、岳珂金陀辑史成书说起,回顾那个特殊时代的风云变幻。酬庸,酬功、酬劳。赍恨,怀恨、抱恨。

  “猾虏通辞偏撼岳,元戎赍恨竟同宗”,金兵南侵,与岳家军每战必败,感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金国与南宋权臣秦桧勾结,构陷忠良,以“莫须有”的罪名诬陷岳飞谋反,岳飞痛骂权臣认贼作父,被害致死。金国在战场上不能打败岳家军,却从宋廷内部瓦解了岳家军的威胁。

  “魏公风采纷标榜,蕲国勋名寿鼎钟”,韩琦、韩世忠都建立功勋,名垂青史,与岳飞含冤致死形成强烈对比。尾联“独惜长驱违素志,未能痛饮抵黄龙”,岳飞曾以“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激励将士奋勇北伐,朝廷却令其回师南返,壮志未酬,有惋惜,有遗憾,有悲叹。

  七律之二,作者意犹未尽,再由岳飞蒙冤被害说起,回顾岳飞坚定抗金报国与南宋皇帝权臣苟安求和的矛盾,再宕开一笔,说岳飞无愧于敕书褒奖。

  两首律诗尾联最具警策。“独惜长驱违素志,未能痛饮抵黄龙”说英雄之憾,似乎也隐含了作者“剿匪”不力、英雄失路之叹。“忠武易名原不忝,鸾泥璀灿纸犹新”说英雄无愧。“鸾泥璀灿纸犹新”,墨敕过去了600多年,依然印鲜纸新,省人耳目。

  徐广缙与岳飞同为爱国名臣,同样国难当头,同样遭遇祸患,感同身受,字里行间寓意深沉,惺惺相惜焉。

  传承有序,世代珍藏

  人们不禁会发出这样的疑问:《追谥岳王忠武敕书》这么重要的文物怎么会出现在阜阳呢?

  其实,早在明万历年间,《追谥岳王忠武敕书》就与阜阳有了关联。据《岳飞家史考》记载,岳飞五子岳霆后人、岳飞第15世孙岳玺,因军功授职总兵,镇守颍州。这份敕书由他珍藏,并代代相传。

  清咸丰、同治年间,岳飞第23世孙、时任颍州府官仓“裕丰仓”大使(从九品)岳长龄,邀请名人政要就《追谥岳王忠武敕书》题跋。徐广缙题跋于1863年,在此一年之前,颍州知府博铭的题诗,把题跋的过程说得十分清楚:

  岳生鄂王之子孙,二十三世忠孝根。

  金陀旧第不可见,惟王追敕迨今存。

  时移世易永护守,宋室虽遥敕若新。

  我至顺昌求古迹,逢生捧轴索我言。

  我思王功昭日月,早垂青史复何论。

  妇人孺子皆知识,今日大名昔日冤。

  宸章特与谥忠武,墨宝硃泥焕印痕。

  薰香瞻仰默然会,始信人尊物亦尊。

  玉匣兰亭久已失,吉光片羽传清门。

  云烟过眼沧桑变,此敕独留七百春。

  更告岳生好什袭,珍逾玉璞与金浑。

  王张敕尾联书诰,幸获题诗附后尘。

  博铭题跋通俗易懂,概述了岳长龄“捧轴索言”的经过,盛赞岳飞精忠报国精神,嘱咐岳长龄继续珍存,传袭后世。

  参与题跋的名人共36人,其中包括寿州状元孙家鼐、安徽巡抚贾臻。

  阜阳人敬重岳飞精忠报国精神,为纪念岳飞,在西北城墙下修建了岳飞庙,与刘公祠并立,庙前有精忠桥、精忠街。岳飞庙也称岳王宫、岳王庙,阜阳民间用“三尺高的庙,七尺高的神”来形容岳飞庙的神奇。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