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状元李黼: 化行墨绶蒲鞭外 身在冰壶秋月中

2024-7-12 11:24|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1991| 评论: 0|原作者: 刘文敏|来自: 颍州晚报

   元代李黼是阜阳历史上唯一的状元。北京故宫博物馆馆藏一份诗卷《赠颍监》,出自李黼手笔。全诗如下:

  颍水流寒尽日东,颍监廉白厉贪风。

  化行墨绶蒲鞭外,身在冰壶秋月中。

  吏静竹声惊鸟雀,官闲梅景上簾栊。

  虚舟归载惟琴鹤,拟看英名彻两宫。

  李黼生于公元1298年,字子威,颍州人。元泰定四年(公元1327年)中明经科状元,授翰林国史院修撰,迁礼部主事,充监察御史,出为江西行省郎中,历任秘书监、礼部侍郎等职。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外调任江州路总管,治所在今江西九江。

  这首诗是李黼早期与家乡官员交游唱和之作,由颍水东流起兴,说颍监清正廉洁,大力整肃贪腐,讼简官清,州治清明和谐,祝愿颍监名扬天下,并表达了对家乡的祝愿。

  墨绶,结在印钮上的黑色丝带,是县官及其职权的象征。蒲鞭,以蒲草为鞭,指刑罚宽仁。冰壶秋月,心如冰清,和明月一样洁净,比喻品格高尚。苏轼《赠潘谷》诗有“布衫漆黑手如龟,未害冰壶贮秋月”句。帘栊,门窗的帘子,帘子,窗户。两宫,指朝廷。

  李黼教化民众,施行仁政,忠于职守,清白做人,品行高洁,“化行墨绶蒲鞭外,身在冰壶秋月中”,是对颍监的赞赏,也是对自己做官做人做事的要求。

  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徐寿辉攻打江州,李黼奋起抵御。元朝末年政治腐败,战斗力薄弱,周围城市一击即陷,有的投降,有的望风而逃。李黼半年内虽然打了几次胜仗,但江州只剩下一座孤城,无以为援。李黼《感事》一诗,记述了当时的情形:

  弥勒何神孕祸胎,鼪鼯动地起风埃。

  烟销郡国民生苦,血染江淮鬼物哀。

  人世百年遭此厄,天戈万里几时来。

  石田也有蓝田玉,可惜同成一炬灰。

  江州城防被攻破,李黼与天完军进行巷战,自知力不能敌,挥剑怒斥:“杀我,毋杀百姓!”李黼被乱箭射杀,时年55岁。其侄李秉昭随李黼守江州,敌人围攻城池的时候,李黼对秉昭说:“我以死报国,城存与存,城亡与亡,你不要留在此地。”秉昭回答:“死生从叔父!”一同战死。李黼遇难后,朝廷追封陇西郡公,谥“忠文”。

  江州之战前一年,即至正十一年,刘福通起义,攻克颍州(今阜阳)。李黼兄李冕率众抵抗,城陷被执,奋骂就死。李冕,正是李秉昭之父,元末李家,忠节萃于一门。

  明朝开国功臣刘伯温,曾写下《吊李江州》诗:

  江州太守文儒宗,骂贼就义真从容。

  天翻地覆元气在,斯人万古其犹龙。

  李黼高祖李俊,祖籍广平鸡泽(今河北省邯郸市)人。至元甲子(公元1264年),曾祖李成由汴徙颍州,为颍州判官知州事。祖父李荣,封轻车都尉、陇西侯。父亲李守中,为工部尚书。魏氏夫人是李荣继室,李黼祖母,太和县税镇人,宽厚仁慈、相夫教子,85岁在颍州聚星堂无病而卒。

  元朝李氏是颍州名门望族,世居颍州80余年。明嘉靖年间,颍州通判吕景蒙在州城东门外建三忠祠,奉祀死难的三位英烈。祠外还建了一座高大的牌坊,名为“三忠坊”。

  后人为纪念李黼,延续文风,将阜阳老城北关小东门李黼居住过的街巷命名为“状元街”,又称“状元巷”。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