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父子接力 科技兴农

2023-8-25 10:07| 编辑: 刘黎 | 查看: 13994|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周姗姗 实习生 张应冉/文|来自: 颍州晚报

      近日,第二届安徽省“乡村振兴青年先锋”评选结果揭晓,我市9人入选。他们在涉农创业、乡村治理、科技兴农、乡村社会实践等促进乡村振兴方面取得较好成效,具有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为此,本报推出“乡村振兴新农人”系列报道,讲述“乡村振兴青年先锋”返乡、留乡、兴乡的感人故事。
  
  对话阜阳市三和种子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徐松松:
  
  把科学种田技术传授给乡亲们
  

  
      个人名片
  
  徐松松,1992年出生于阜阳,中共党员、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小麦、花生、油菜等作物育种,现任阜南县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联合会副会长、阜南县花生种植业协会会长、阜阳市三和种子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等职务,曾获“安徽农业大学最美乡村大学生”“阜阳市五四青年奖章”“阜阳市向上向善好青年”“阜南县劳动模范”等荣誉。
  
  记者:大学毕业后,你像祖辈一样从事农业生产,出于什么考虑?
  
  徐松松:小时候,我经常看到父亲在农田里耕种、做小麦杂交。他告诉我,通过不同品种之间的杂交组合,可以孕育出新品种、新生命,我觉得很神奇。不少农民种了我父亲培育的新品种后,粮食能够增加产量和收益,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上大学时,我了解到,我们国家每年都要花大量资金购买优质的种质资源。大学毕业后,我怀着对农业的情怀和热爱,也从事了农业生产工作,想用自己所学改变农村落后的种植方式,把更先进的科学种田技术传授给乡亲们。
  
  记者:你是怎样用自己的所学,改善农业生产的?有哪些事令你印象深刻?
  
  徐松松:2018年,我所在的公司种了100多亩花生,当年取得不错的效益。第二年,在县、镇领导的帮助下,我们规模化种植了1000亩,没想到出现了问题。虽然我们有经验、懂技术,但忽略了农民这方面的欠缺。由于农民播种过深,导致出苗不够,数百亩地的花生苗稀稀疏疏。很多农户都不理解,还向当地政府投诉。我一度也有放弃的想法,但最终还是说服自己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
  
  那时正值酷暑,我在地里一呆就是几个小时,查找原因,寻求解决措施。我还独自开车到河南,请来农业专家诊断原因,寻求补救措施。在专家的建议下,我们进行了二次补种,加上后期进行跟踪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为第二年的丰收奠定了基础。
  
  记者:你是如何运用科技带动农户增收的?
  
  徐松松:这些年,我都在生产第一线,去普通村民、种植大户家中开展调查研究,了解他们的需求,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我们还联合部分村委会成立了专业的农事托管服务中心,为小农户提供耕、种、防、收、销等服务,让年龄大的农民种田变得更省心、省时、省钱、省力,实现了联农带农,推进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衔接,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在我们的推动下,阜南县3.6万亩小麦和花生已实现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种植。我们还与鲁花集团签订了合作协议,为农户提高了收益,累计带动种植户就业600多人。作为阜阳市高素质农民师资库培训讲师,我累计开展种植技术培训专题会60余场,编写小麦、花生轮作高产栽培技术手册,发放给农户。
  
  记者:对于下一步的发展,你有什么计划?
  
  徐松松:近年来,我们先后培育出油菜、花生新品种2个,均已通过农业农村部认定,申报科技成果10余项,制定地方标准2项,并向全县种植大户推广。
  
  今后,在育种方面,我们将向生物育种、智慧育种方向发展,加强与高校合作,引进高端人才,打造育、繁、推一体化的平台;在农业生产服务方面,将向规模化、标准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
  
  对话安徽宇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干:
  
  不断革新莴笋加工设备技术
  

  
      个人名片
  
  马干,1990年生于阜阳,毕业于合肥通用职业技术学院,现为安徽宇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从事农业机械设备的研发及推广,曾荣获阜阳市第二届“阜创汇”创业大赛创新组一等奖、安徽省第三届“赢在江淮”创业大赛二等奖、第四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创翼之星奖等。
  
  记者:你和父亲共同努力,完成了自动化莴笋削皮机的更新迭代。是什么原因,让你选择了这个领域?
  
  马干:我走上农业机械设备的研发之路,和父亲有着密切的关系。我父亲是原阜阳轴承厂的车间主任,有相关专业技术。2000年前后,父亲了解到苔干种植一直采用人工加工,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于是开始研发相关机械设备。2014年,他发明了第一台自动化莴笋削皮机,并在央视《我爱发明》节目中向全国展示。
  
  他还在不同地区针对不同莴笋品种进行设备技术迭代,解决了农户难题。我感觉这个工作很有意义,大学毕业后就开始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并进行了产品升级和市场推广。我希望通过我和父亲两代人的努力,为莴笋加工这个细分市场进一步发展作出贡献。
  
  记者:莴笋削皮机是一种什么产品?
  
  马干:把莴笋插入削皮机的孔中,机器的另一端就出来一根削好皮的莴笋。削皮机一小时可以削2600根莴笋,抵得上20名熟练工,且操作简单、性能稳定,机器内的刀片可以随莴笋直径的变化自动适应调整,始终保持与莴笋外皮接触。机器采用一键式操作,无需安装和培训,可以节约80%的人力成本,大大保障了采收工作,使得大面积推广莴笋这一经济价值极高的农作物得以实现。
  
  为了研发出更适合市场需求的加工机械,我们时常深入莴笋种植产区的田间地头调查研究,与农户交流生产中的痛点、难点,针对不同种类的莴笋加工需求对产品进行研发更新。
  
  记者:这些年来,你和公司致力于农业机械设备的研发及推广工作,情况如何?
  
  马干:近年来,我们公司主要研发方向为莴笋加工相关设备,并结合市场需求进行产品研发工作。作为国内莴笋加工领域的革新者,公司拥有7项实用新型专利。我们给种植户带去了科学的种植管理模式、自动化的生产加工方式以及多元化的产品销售渠道,有效推动了莴笋加工产业的发展。
  
  记者:莴笋加工产业,未来的发展空间怎样?
  
  马干:目前,国内种植莴笋面积很大,鼎盛期仅涡阳县种植面积就超过20万亩。同比其他经济作物,莴笋投资小、收益大,通过简单加工就可以制成干品、水发蔬菜、酱菜等多元化产品,可有效应对蔬菜市场价格波动问题,给农户带来稳定的收益。
  
  截至去年底,我们公司已与云、贵、川等多个省份莴笋种植产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广设备500余组,保障50000余亩莴笋种植加工,10000余户农户受益,有效地推动了莴笋产业的发展。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