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平原 查看内容

三弟

2023-8-21 10:27| 编辑: 刘黎 | 查看: 91901| 评论: 0|原作者: 温跃渊|来自: 阜阳日报

      三弟在深圳10多年的时候,我和大哥说:不知跃胜在那怎样了?我俩去看看吧。
  
  到了深圳,三弟一下把我俩拉到一个大饭店。我们心想:三弟混得不错嘛。谁知一进去,饭店里闹哄哄的,好几十桌,好几百人。
  
  三弟把我和大哥一人塞到一张饭桌上,笑着对边上的人说:我大哥,我二哥,请关照。他自己则跑到另一张桌子上。我们人生地不熟的,只好埋头苦吃。
  
  回到住处,我们问他:你在这里究竟搞什么啊?
  
  他说,当“会虫”。你们看到了,今天又有一家企业开招商会。这里每天都有十几个会,我有记者证,可以去拍照、吃饭。像我这样的“会虫”,深圳不说有一百,也有七八十。
  
  三弟一生,未享受到父爱。他3岁时,父亲就因病去世。家里太穷了,母亲和大哥到城里做工,我就带着七八岁的三弟在家过日子。
  
  那是什么样的日子啊!我俩很少能吃干饭。通常是我每天烧一大锅稀饭,中午一人吃两碗,傍晚放学时,一人再吃两碗。也没有菜,就是萝卜缨子。
  
  后来,母亲让我到城里当学徒,三弟先是跟祖母生活一阵子,后来也到了城里。一天,他忽然跑到工厂找到我,说:二哥,我不想念书了,我想找工作。
  
  正是三年困难时期,先要吃饱肚子再说。我们兄弟,都是十四五岁就工作了。
  
  后来,我调到一家报社。报社处理几部旧照相机,我花70元(当时两个月的工资)买了一架捷克120双镜头相机。一天早晨,三弟正在炸油条,我端起相机对着他“喀嚓”一下,之后给了他一张照片。他很开心,从此爱上了摄影,刻苦学习相关技能,还因此调到了照相馆。他在照相馆专门拍人像,6年中大约拍了9万人的标准头像。
  
  1979年,三弟从照相馆调到了文化馆,拍舞台演出,拍群众文化,还举办过摄影培训班。
  
  1989年,三弟又调到一家报社,也因此有了一个记者证。但不想后来报纸停刊,三弟就到了深圳。他两手空空,只带了他的500幅摄影作品,深圳摄影界很快就认可了他。
  
  20年中,也有几家单位看中了他的摄影水平,但什么头衔都是虚的,还得靠他自己创收。
  
  疫情期间,深圳再没有热闹的会议,“会虫”们的肚子都瘪了。三弟没有收入,连房租也交不起。
  
  在我的劝说下,三弟终于回归故里,只是像是变了一个人,不与任何人联系。他七八岁时,我管他吃饭;现在七八十岁了,吃饭问题还是我来管。
  
  按说三弟可以安度晚年了,但他的身体每况愈下。一次,他打电话告诉我,他在外面摔倒了,打了110,是警察把他送回家的。再后来他又一次摔倒,手机摔在身旁不远的地方,他却再也不能打110了!
  
  我给他找墓地时,老伴说:不要另找。就把他和父母葬在一起,让他回到父母的怀抱,也让他陪伴父母。
  
  生前,三弟对我说,他那个大包里,装着很多碟片和U盘,里面是他这些年拍的10万张摄影作品;冲洗出来的,也有1万多张。
  
  那个包太重太沉,足足有50公斤!
  
  三弟的摄影作品令我对他刮目相看!比如,他拍马云,他在马云下塌的五洲宾馆追踪了四五年,拍了几百张照片,精选了20幅面部特写,做成了《马云脸谱》;他拍董卿的《候场》,拍得很唯美,下面有一行小字:距她一米远,如果用闪光灯,就错了;他拍法国名模,一行小字说:她的鼻子很有特点,对吧?长期一个人孤独久了,他是在自言自语吗?
  
  我当即决定:下半年,一定要给三弟办一个摄影展!
  
  现在,我沉浸在对三弟摄影作品的整理中,能为他做点事,这才稍稍释怀。
  
  三弟在生活上有些懒散,但他对摄影却非常执着而又勤奋。他的作品题材广泛而又独特,这个影展一定会吸引很多观众。
  
  三弟,活得太累了;现在,跟爸妈一起,好好休息吧。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上一篇:晨练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