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8月31日,阜阳第一座人行天桥——国贸人行天桥破土动工,1995年1月1日交付使用。这座已“服役”了30年的“空中走廊”,承载着阜阳人的诸多记忆。 1998年5月19日航拍的国贸人行天桥 张洪 摄 4个月建成 作为阜阳地区第一座人行天桥,阜阳市国贸人行天桥早已融入了阜阳人的生活,成为不少市民每天的必经路段之一。 据《阜阳市志》记载,1994年8月31日,国贸人行天桥动工兴建。经过4个月的建造,于1995年1月1日建成。国贸人行天桥为环型钢结构,长147.8米、宽3.3米,面积为487.7平方米。由合肥市市政设计院设计,安徽省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施工。 阜阳市城乡建设档案馆工作人员费蔓莉,曾参加了国贸人行天桥交付仪式,她向记者回忆了仪式现场的情况。 “因为是阜阳第一座人行天桥,交付仪式现场可热闹了!”费蔓莉说,现场除了相关部门人员参加外,还有很多市民。交付仪式刚结束,就有不少市民“尝鲜”,专门从人行天桥通过。 国贸人行天桥附近,集聚了百货大楼、国贸商城、绿色步行街、千百意等商场,是当时最为红火的人民路商圈。正是因为此处人流、车流量大,且商场集中,建造人行天桥缓解了交通压力,方便群众出行,进一步促进了周边的繁荣。 回忆满满 市民过国贸人行天桥,便可分流进入国贸、百货大楼、绿色步行街,在那个年代成为不少人逛街的“必选项”。 阜阳市百货大楼退休职工张杰对此印象颇深。 张杰说,通过国贸人行天桥可直达东北角国贸商城二楼女装。市民逛完国贸,从二楼回到天桥,就可以到东南角百货大楼的二楼接着逛;百货大楼逛完了,还可以通过天桥抵达西南角绿色步行街,吃吃喝喝继续逛。 “天桥建设之前,颍州路和人民路交叉口是一个花坛,里面还有假山、喷泉。后来,为了建天桥,就把花坛拆掉了。”颍州路和人民路执勤点交警徐建平,是土生土长的阜阳人,在这里执勤多年。他告诉记者,天桥建成之初,一些市民不知道上天桥过马路,还是习惯从桥下走。那段时间,执勤人员需要站在桥下,引导市民通过天桥过马路。渐渐地,大家就形成了习惯,行人从天桥通过,车辆从桥下走。“交通秩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有效缓解了这里的交通拥堵情况。” 徐建平说,后来,阜阳泉北、城南等多处商业圈形成,消费者渐渐被分流。 60岁的吴建海是一名环卫工人,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天桥建成后,就开始负责这个区域的卫生保洁工作。“平时人就不少,逢年过节人就更多了。”吴建海回忆,为了让市民有个好的出行环境,自己和同事都会在桥上值班,打扫卫生。一到冬天下雨下雪,上桥的楼梯和桥面容易结冰、积雪,他们还要及时进行清理、铺设防滑物品等,必要时也会劝阻行人上桥。 市民对这座天桥,也充满了难忘的记忆。 10月22日下午,60岁的市民李桂琴和好友来到国贸商城二楼挑选衣服。老家在亳州涡阳的李桂琴,上世纪90年代因工作调动来到阜城生活。提起国贸人行天桥,李桂琴回忆,当时很多市民晚上会走上天桥看夜景,到了每年正月十五,还可以在桥上看远处的烟花。“2000年左右,我儿子才四五岁,我带着他从城东赶到人民路,随着人群上了天桥看烟花。”李桂琴说。 市民王女士说,永远忘不了第一次走上国贸人行天桥的感觉,“当时年龄还小,想去桥上看风景,一走上去,就感觉桥好高,有点害怕,头都蒙蒙的。”王女士说,桥下的车辆来来往往,站在桥上能听到桥下汽车驶过的声音,感觉很新奇。“我喜欢逛街,这座天桥连着两家商场,一边是百货大楼,一边是国贸,来回逛街太方便了。” 多次维修 细心的市民会发现,如今的国贸人行天桥,桥面焕然一新:原本破旧、不平整的桥面铺上了红色的防滑橡胶板。这是2023年年底,市政部门对桥梁进行的改造。 “施工人员采用新型防滑橡胶板作为铺装材料,对竖向踏步板、桥梁栏杆、踏步侧向封边板等钢结构进行刷漆除锈,在维持原设计荷载下进行改造。”阜阳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安全技术科科长田勇介绍,起初桥面铺设的是防滑瓷砖,2015年前后天桥上加铺了一层防滑橡胶垫。由于使用时间较久,橡胶垫老化严重,出现破损、鼓包、脱落等问题。 “每年,相关部门都会对国贸人行天桥进行一次定期检测,并进行沉降观测,及时发现桥梁结构是否损坏或服务功能是否降低,根据检测结果采取维修措施,确保其安全使用。”田勇说。 国贸人行天桥建成后,阜城陆续建起多座人行天桥,方便了居民的出行和生活。如1996年,第二座人行天桥——电业局人行天桥投入使用;2010年12月,清河路人行天桥和文峰小学人行天桥相继建成投入使用。“这四座人行天桥是政府投资建设的。”田勇说,此外,城区还有两座学校建设的人行天桥——老三中人行天桥和阜阳师范大学人行天桥。这些天桥投入使用年代不一样,但展示了不同时代的城市内涵,见证了城市发展。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