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平原 查看内容

相遇黄鹤楼

2023-7-28 10:38| 编辑: 刘黎 | 查看: 37347| 评论: 0|原作者: 李梅|来自: 阜阳日报

  远远地就看见了她,层层叠叠的苍翠间,一栋黄色的翘檐楼高耸。近了,更近了。这座接纳了李白、崔颢、王维、苏轼、岳飞、陆游等众多文豪的楼将被我亲近。

  拾阶而上,进了大门,半池红莲,半池鱼,塘边有绿柳相映。绕塘半周,再拾级而上,阶梯陡而直,像条蜿蜒而上的绳子,黄鹤楼在高处,非勇者不可接近。酷暑天气,炎热异常,走几步,汗水蜿蜒流淌。台阶走完,进入一片开阔平台,一股凉风扑面而来,心中的燥热一散而尽。风中有隐隐的水汽,抬眼望去,长江似条宽宽的玉带,横在不远处。近处有高楼,黄色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着点点的光,像被洒了金子,一侧苍翠的古木静默,配合着风,让人心生凉意。

  对面有一口古朴大钟,不知被谁撞响,悠远的钟声回荡,一群鸟从林中惊起,飞向天空,让人疑心其中就有黄鹤。

  沿着台阶,我绕黄鹤楼走了一周。黄鹤楼的一面面向长江,当年李白就是站在这里送别友人孟浩然的吧?“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友人分离,总有一些伤感,何况好友去的还是烟花三月的扬州?这一去,水路迢迢,不知几时能到,我望着他乘坐的孤舟漂流而去,心也跟着远去了。那种怅惘与不舍,连黄鹤楼也装不下吧?

  彼时黄鹤楼已名扬天下,诗仙曾多次登临此楼,更为其留诗15首,成了黄鹤楼的铁粉。另一铁粉是小李白三岁的崔颢,一首《黄鹤楼》让几乎每一个人都记住了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仙人远去,楼空怅然,那空怅之情延于天际,内心空旷无比。那时的江中还有小岛,岛上芳草萋萋,更让人心中生起了离情别绪。太阳落下,故乡远在天涯,又是漂泊的一年啊,我何时才能回到家乡?

  古时人游历大好河山,车马慢,家乡远,一别故土几年,乡愁是不变的主题。乡愁亦是人们共情的密码,崔颢在楼上想家,别人在他诗里想家,由此黄鹤楼又称“崔氏楼”,他与黄鹤楼互相成就,又成为彼此的标签,而名垂千古。

  李白送孟浩然时站在哪里?崔颢看江上落日时又站在哪里?我边上楼边想,从不同的位置望向长江,仿佛越如此,我与他们走得越近。没能生在同时代的纵坐标上,但在空间的横坐标上与他们的脚印重合,或许是一种幸运。

  楼高,室内宽阔,大厅中有壁画,画着美丽的传说:一位姓辛的商人为人慷慨,一位道士来饮酒,辛不收其酒钱。为感谢辛,道士用橘子皮在墙上画了一只仙鹤,它会在客人来饮酒时翩翩起舞,从此酒店生意红火。十年后,道士再次到访,歌笛一曲,只见朵朵白云飘来,仙鹤随之起舞,道士也骑鹤而去。辛为纪念此事,在此建一楼,曰黄鹤楼。原来,它自拔地而起的那天,就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和浪漫。这组壁画和众多诗人的画像与诗作并排在一起,成为黄鹤楼详细而贴切的说明书。

  在大厅里,我看见两座楼的模型,一座是古代绘画中的黄鹤楼,斗拱飞檐,一条长廊,整体呈十字形,这是清代以前的黄鹤楼,也是李白、崔颢、孟浩然、王维登过的楼,这样看来,我刚才在楼上寻找和他们足迹的重合点,仿佛是找了个寂寞。另一座是清代的黄鹤楼,依旧是挑檐设计,但呈圆筒型,与现在的黄鹤楼更形似,但只有三层。

  现在所登的黄鹤楼是1985年建成的,经过多次维修,里面有很多现代化元素,但又有什么关系呢?黄鹤楼已成为中国人心中的图腾,不管它变成了什么形状,都承载着文人佳话与美丽传说。那位辛姓夫妇没有偏见的善良,那位道人因一粥一饭一壶美酒的回报,让人心生向往。道士十多年后归来,被黄鹤载着乘云飞上天的情景,永远同黄鹤楼一起留在了我们心中。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