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和煦,界首市靳寨乡诚昊养殖场内,村民们正在一座座温室大棚里整理“产床”。50多岁的黄玉洁在几个大棚间穿梭不停:正是水蛭种苗孵化的关键时期,马虎不得。 “水蛭,就是咱们这边常说的蚂蟥。”大棚旁边,黄玉洁捧起水蛭向记者介绍,这种“蚂蟥”名叫宽体金钱水蛭,黄线较明显,表明它即将产卵茧。 在铜陵市枞阳县养殖水蛭20余年,黄玉洁对这种不少皖北人眼中的“吸血虫”,有了更多了解。“这可是金贵的宝贝!”黄玉洁说,水蛭干品和水蛭素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肝胆、妇科等疾病的一种重要药材。当前,水蛭已由中医药、西医药行业,拓宽至美容和保健行业,需求量逐年增加,已成为中西药工业中不可缺少的原料。 作为养殖水蛭的“土专家”,去年黄玉洁带着技术和资金回到家乡靳寨乡前郭村,建设了10个标准养殖池,开始在家乡的土地上逐梦。 “我是全界首第一家规模养殖宽体金钱水蛭的。”黄玉洁说,之所以选择这个品种,是因为它养殖周期短、产量高、稳定性好、不易退化,养殖综合效益较好。 3亩地卖出32万余元,去年试养下来,黄玉洁信心满满。在靳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今年,他又投资200多万元,新建了20多个水池和6个温室大棚,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 当下,正是水蛭孵卵育苗的关键时期,黄玉洁每天盯着进度,确保4月完成育苗、5月开始养殖,金秋10月大规模上市销售。 “销路咱不愁。”黄玉洁古铜色的脸上堆满笑意,“不仅枞阳那边积累的有成熟渠道和客户,界首周边的太和乃至亳州的药商都来谈过,订单排得满满当当。” 黄玉洁介绍,水蛭行情持续向好,晾干的价格在800多块钱一斤,再加上套养泥鳅及秋冬蔬菜、常规水产品等收入,亩均收入10万元不成问题。 从产床整理到幼蛭孵化过程中的扒茧培茧,再到育苗期间管理、喂养、清理水环境等环节,黄玉洁的养殖场常年需要劳动力20多人。“一天收入五六十块钱,离家近,还不耽误看孙子。”说起在养殖场工作,村民郭洪理表示很满意。 在给周围村民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黄玉洁还在谋划带动更多村民参与养殖,免费向有意向的村民教授养殖技术。“有政府支持,有黄老师手把手传授养殖技术,我对养殖水蛭充满信心。”前郭村青年张超凡,主动加入到养蛭队伍中。 “乡村振兴,头雁先行。”靳寨乡党委书记陈征介绍,将积极支持黄玉洁的特色养殖事业,同时立足水蛭养殖广阔的市场空间,发挥诚昊养殖场的示范作用,带动更多村民加入水蛭特色养殖,力争将其打造为靳寨乡的特色养殖产业,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