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景明,申勇又一次踏上颍东区冉庙乡冉庙村前申庄的水泥村道。这位已是安徽本色印刷有限公司负责人的七旬老人驻足凝视:曾经泥泞的乡间小路变身平坦宽阔的水泥路,统一规划的农家小楼取代了记忆中的土坯房。“曾经插队的地方如今展现新面貌,我感到很自豪,骨子里的乡情永远不会改变。”看着眼前的光景,申勇的思绪飘回到51年前。 申勇幼时家住阜城泉河北技工学校家属院,1974年1月毕业于阜阳一中。同年2月,他被分配至阜阳县插花公社冉庙大队前申庄生产队(现颍东区冉庙乡冉庙村前申庄),成了一名知青,迎接他的是一间20平方米的柴房:门后一口地锅支起生活的烟火,一张老式抽屉桌、一张凳子、一个木板床,便组成了知识青年的“家”。天不亮,生产队长的喊话声划破寂静,“拉土粪!”的号子声中,申勇和乡亲们推着吱呀作响的板车,在星辉未褪的田野间往返穿梭。 “最怀念村里的大饭场。”申勇眼中泛起笑意。晌午时分,村民们捧着粗瓷碗聚在大饭场,大家各自端着大馍、红芋,蹲在地上边吃边唠嗑。到了夏天,可以到村西边的大水塘洗个清凉澡。生产队农闲时,申勇就走5公里到插花公社坐过路汽车回到阜阳城,尝一口奶奶炖的肉。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1977年深秋。当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时,在农村当了近4年知青的申勇,利用农闲时间又把初中、高中知识重新学一遍。历经3个月挑灯夜读的“魔鬼式”冲刺,他最终以优异成绩叩开上海交通大学的大门,随后便开启更加广阔和精彩的人生。 “知青岁月锻炼了我吃苦耐劳的本色,是我人生道路上一段难忘的经历。无论在哪里,我都很怀念插队的地方。”2003年,已在温州印刷界闯出一片天的申勇,响应家乡号召,返乡创办安徽本色印刷有限公司。 “返乡创业后,我多次回到前申庄,目睹了这里的发展变化。”申勇说,如今的前申庄已不见当年痕迹,村道硬化拓宽,农家“小别墅”美观大气,乡亲们生活闲适惬意。“我永远忘不了红芋面锅巴就辣糊汤的滋味和老乡们家长里短的谈笑,这是我最温暖的记忆。我能做的就是把企业办好,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