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025-4-7 08:59| 编辑: 刘黎 | 查看: 676| 评论: 0|原作者: 秦祥祥 杨金铠|来自: 阜阳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要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协同发力,打牢社会治理的文化根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筑牢中国式现代化文化根基的重要内容。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以保护文化遗产、融合古今智慧、讲好文化故事为抓手,深入推进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建设繁荣兴盛的区域性文化强市谱写新篇章。
  
  保护文化遗产,厚植文化根脉
  
  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保护与发展辩证统一。阜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临泉王新庄、阜南台家寺、西汉汝阴侯墓等遗址,既是阜阳厚重历史的现实载体,也是淮河文化的重要标识。随着数字化进程加速推进,要坚持以科技创新赋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发展,运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平台,推进阜阳文化场馆数字化转型升级,引入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三维实景等前沿数字化技术,构建沉浸式文化体验空间。同时,打造“云展览”“云导览”“云演出”等智慧化服务矩阵,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拓展文化展示维度,全面提升阜阳文化场馆的数字化展示水平和育人效能,让沉睡的文物“活”起来,让尘封的历史“动”起来,让阜阳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融合古今智慧,激发文化活力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是优秀传统文化永葆生机的不竭动力。应立足深厚文化积淀,以传承弘扬淮河文化、管子文化、欧苏文化为重点,打造管仲老街、双清湾水街、清河宋街等文化长廊,通过沉浸式体验、场景化展示、互动式传播,让传统文化焕发时代光彩。这些文化地标不仅为市民带来耳目一新的文化体验,而且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突破时空界限,融入日常生活、惠及社会大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镌刻着地域文明的演进轨迹,是城市文化发展的宝贵财富。面向未来,应以文化街区为依托,为阜南柳编、界首彩陶、临泉杂技、颍上花鼓灯等非遗项目打造集展示、体验、传承于一体的文化发展空间。通过创新展演形式、丰富互动体验、促进跨界融合,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场景交相辉映,让地方非遗在新时代绽放异彩,为城市发展注入持久文化活力。
  
  讲好文化故事,共筑精神家园
  
  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立足时代语境,运用现代话语体系和创新表达方式,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潮”起来、“火”起来。新时代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以讲故事为纽带,把深邃的文化精髓转化为生活化、生动化、具体化的创新表达,让传统文化焕发时代魅力,提升文化传播的亲和力感染力。作为汇聚老庄文化、淮河文化、管子文化精髓的皖北文化重镇,阜阳蕴藏着丰富多彩的文化故事。讲好新时代阜阳文化故事,不仅是对千年古城辉煌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对当下阜阳蓬勃发展的生动诠释,也是对城市美好未来的憧憬展望。为此,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哲学智慧、人文精神、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打造一批彰显阜阳历史人文底蕴的文化精品。通过创新文化体验场景、丰富文化展现形式、拓展文化传播渠道,构建阜阳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让阜阳文化故事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播、在传播中绽放时代风采,为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
  
  (作者单位:阜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相关分类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