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2025-3-31 09:08| 编辑: 刘黎 | 查看: 631| 评论: 0|原作者: 杨海莉|来自: 阜阳日报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在农业领域的具体体现,主要依靠创新整合技术、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致力于催生新动能、打造新业态,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当前,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劲引擎,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发力,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产业振兴是增强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的源泉,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一要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抓住低碳、新能源、数字经济等给乡村带来的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好乡村现有资源,做好“土特产”文章,打造乡村特色品牌,实现产业规模化、效益化,注重挖掘乡村生态资源、文化资源,延伸产业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乡村产业迭代升级。二要合理配置产业资源。通过农业技术革新、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推动形成新的农业生产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质量。三要调整完善产业体系。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四要强化整合产业链条。探索适合当地实际的发展路径,运用好现代科学技术,加强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的对接合作,有序发展高质量、高效益、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现代农业产业。
  
  助推乡村人才振兴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一要广开门路“引才”。依托数字技术打造乡村线上引才平台,推广乡村直播引才、“云带岗”等人才招引新模式,吸引青年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人才支撑。二要精准识人“育才”。培养乡村治理人才,加强数字技术和信息化素养培育,打造一支具备现代治理理念和数字化技能的人才队伍,提升乡村治理专业化水平。三要因地制宜“用才”。乡土人才不仅是活跃于乡间田垄的“土专家”“田秀才”、行走于民间的手艺人及乡土文化传承者,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主力军”,要不拘一格用好用活乡土人才。四要强化保障“留才”。建立优秀人才选荐制度,拓展乡土人才职业发展空间,激励广大人才心无旁骛投身事业发展,让乡土人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赋能乡村文化振兴
  
  乡村全面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乡村振兴不仅要整合有形资源,更需要汇聚无形的文化力量。一要赓续文化基因。优秀的乡土文化是农民农村的“根”和“魂”,要推动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二要深挖文化内涵。利用数字技术,开发民俗及传统节庆活动“沉浸式”文化体验项目,深入挖掘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三要拓展文化表现形式。借助VR、AR等数字化技术,把乡村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有机结合起来,融入音乐、视频等元素,促进乡村传统文化的重构、再现和传播。四要激活文化活力。借助数字化传播手段,让“村BA”“村超”“村晚”等乡村文化活动得以“出圈”,乡村传统美食、古老风俗等乡村元素得以“爆火”,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活力。
  
  促进乡村生态振兴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的独特优势和宝贵财富。一要全面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要以创新为动力推进经济、产业、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加快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营造绿色转型的良好环境,促进乡村绿色生产力发展。二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为抓手,以建设和美乡村为重点,统筹推进环境整治与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乡风文明,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三要拓展乡村生态产业。把保护乡村资源与合理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实施乡村生态旅游工程,以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为重点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创建生态旅游示范村镇,培育生态环保产业。四要建立健全上下贯通监督网。完善生态监测网络,为环保执法提供精准依据,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良好局面。
  
  抓好乡村组织振兴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证。一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筑牢乡村组织振兴战斗堡垒。依托大数据和智能技术推动基层党建数字化转型,形成“互联网+党建”新样态,提升基层党组织活动“能见度”,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二要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建强乡村振兴头雁队伍。探索推广应用党员积分管理,实行党员量化考核,发挥党员在基层治理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全面推行农村网格化管理和服务。三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打牢乡村振兴物质基础。结合乡村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以集体经济提档升级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四要坚持乡村善治之路,提升乡村组织振兴治理效能。将数字技术“嵌入”乡村治理,搭建融合视频平台、AI识别与基层治理平台,打造一批集约、高效、精准的数字化应用场景,打通数据壁垒,实现跨部门、跨领域数据互联互通,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提升乡村治理质效和群众满意度。
  
  (作者单位:阜阳市委党校)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相关分类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