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征程万里阔 奋进正当时——颍泉区2024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巡礼

2025-1-13 11:24|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1725| 评论: 0|原作者: 余波 李雪蕊 文/摄|来自: 阜阳日报

   刚刚过去的2024年,颍泉区锚定“三地一区”“十个皖北强区”奋斗目标,加压奋进新征程、攻坚克难勇担当,以稳健的步伐,织就了一幅新型产业向好、城乡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画卷,交上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经济综合实力跨上新台阶。颍泉区上榜“全省综合竞争力30强区”名单,经济总量突破300亿元,伍明镇、宁老庄镇荣获“全省综合竞争力百强乡镇”称号。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迈出新步伐。“2524”产业格局加快构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绿色食品四大重点产业营收规模突破百亿元,“园中园”集群效应加速显现。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新突破。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1.78件,其中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3.13件,科技创新指数同比增长4.5%。“人才红利”加快释放,创新活力激发。生态环境质量获得新改善。“无废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土壤环境总体安全稳定。“颍泉蓝”“水晶天”频频刷爆市民朋友圈。民生保障水平实现新提升。省、市“50+10”项民生实事圆满完成,连续三年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社会救助标准持续提高。“泉民呼声,泉必响应”,人民群众获得感更加充实。

风光优美的颍河风景带。


  2024年,我们一起走过春夏秋冬,一道经历风雨彩虹,成绩弥足珍贵,主要体现在——

  ——抓创新,释放发展潜能。创新主体加快培育,全区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家、总数达42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41家。获批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5个、创新创业示范基地3个,科技特派员服务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累计建成各类创新平台91家,其中省级以上24家。智磁新材料入选全省研发强度百强企业、为4家企业招引博士硕士25人。引进急需紧缺人才55人,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及团队17个,新增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职业教育累计培训4600余人次。

  ——筑根基,优化产业结构。实施新型工业化项目43个,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1家、战新产业企业4家,总数分别达到106家、36家。12家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通过省级验收,2个案例荣获“智慧长三角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二等奖,新增省级大数据企业2家、市级3家,爱谱华顿工业互联网应用中心获评全省信息消费体验中心。15家企业入选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颍泉经开区成功创建省级创新型智慧园区。累计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家、市级49家,智磁新材料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

  ——促融合,赋能城乡发展。实施新型城镇化项目26个,完成投资26.4亿元,新建、改建城市市政道路7条,新建农村道路30公里。城乡供水一体化稳步推进,改造完成农村供水管网142公里,全区城乡居民全部喝上引调水。改造老旧小区3个、完成棚改项目2个、建成房屋2189套,54个项目、10533套房屋全部分配到户。实施文明实践深化拓展工程,推动基层善为善治,入选“阜阳好人”8人,成功蝉联“省文明城区”称号,闻集镇、伍明镇郑寨村、宁老庄镇长营村入选省文明村镇。

  ——强三农,推进乡村振兴。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3.1万亩,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5%,全年粮食产量超6.7亿斤,小麦最高单产905.11公斤,连续三年刷新全省单产纪录。深入实施绿色食品“双千亿”计划,累计培育规上绿色食品企业19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新增“两品一标”农产品3个,绿色食品全产业链产值达83亿元,首次获评“全省生猪调出大县”。大力推进“千万工程”,加快2个精品示范村建设,建成“和美乡村”省级中心村6个。落实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发放各类惠民惠农资金3.8亿元。大力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500余万元,全区经营性收入超50万元的村达87个。

  ——扩内需,激发消费活力。实施省、市亿元以上重点项目86个,召开重点项目要素保障星期六会商会62场,解决问题205个,供应土地15宗。坚持产业链招商工作机制,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双招双引”,完成年度任务,坚持落实“六个一批”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商贸经济繁荣向好。大力实施“徽动消费促进年”活动,发放各类补贴4344万元,带动消费超8亿元。颍泉区连续两年获评省级“农村电商示范县”。

  ——增动力,深化改革开放。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区供销社获评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宁老庄镇晟泉供销社入选全国“千县千社”示范基层社。落地“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20个,办结服务事项2.1万件。打造全市首个税费网格化云平台,深化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累计建成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11个,面向沪苏浙地区农产品销售额31.8亿元。

  ——护生态,巩固绿色优势。落实生态环保协调联络工作制度,“1+1+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按时完成整改。推深做实林长制、河长制,建成省级特色林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2个、幸福河流1条,“五整治一保障”专项行动深入开展,深入实施绿美江淮行动,新建、完善农田林网3.12万亩,完成人工造林、森林抚育等1.33万亩。累计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省级绿色工厂4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家。积极倡导绿色生活,建成公用充电桩411个,投入使用换电站2座。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两网融合”融出绿色新风尚。

  ——惠民生,稳定社会大局。落实就业优先战略,统筹促进大学生、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就业,积极开发政策性岗位,开展“2+N”系列招聘活动293场,持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更好守护“一老一小”,市老年医院在全市率先开展公立医院医养结合服务。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65所、新增学位4020个。阜阳十九中获评全国“书香校园”、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建立专家名医工作室5个,市五院胸痛中心通过国家验收,创新举办“中医药文化早市、夜市”。开展文化惠民活动116场,颍泉·潍坊首届风筝节上榜全省“春游江淮请您来”活动推介名单,“乐地·颍淮之光”入选全省文旅产业“十佳落地项目”、百佳“皖美消费新场景”,阜阳生态乐园打卡热潮迭起,东关美食街焕新出圈引流,“民声呼应”全渠道受理群众和企业诉求2.9万件、办结率99%。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颍泉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对标高质量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重点工作体现“八个聚焦”——

  ——聚焦发展高质量,扩大有效需求。全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落实落细一揽子增量存量政策,持续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激发消费市场活力。强化项目投资支撑。提升招商工作质效。全面加强宣传推介,面向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举办一批专题招商活动和精准对接会,双向发力、双向奔赴,让更多优质项目落地颍泉、投资颍泉。

  ——聚焦塑造新动能,做强科技创新引擎。深入实施科教兴区、人才强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提升教育服务发展质量。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加大各类人才引育力度。让更多“千里马”在颍泉竞相涌现、尽展其能,形成人才引领发展、发展集聚人才的良性循环。

安徽(阜阳)铁路国际物流港铁路作业区一期工程竣工。


  ——聚焦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注重塑形与铸魂相结合,开展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着力构建“2524”产业布局,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聚力打造优质高效服务业。扩大颍泉知名度、美誉度。推动文化、体育、商贸、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多元联动、协同融合,推进民生服务多样化、品质化发展。

  ——聚焦激发活力,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壮大开放型经济。持续加快开放步伐。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方联动的营商环境监督机制,全力护航营商环境向优向好、健康发展。

  ——聚焦提升品质,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围绕“港产城”融合发展,持续完善颍泉拓展区功能,努力构建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升城镇承载能力。提升城镇社会治理水平,打造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的和谐城镇。

  ——聚焦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锚定建设农业强区目标,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发挥农村电商平台助农富农作用,拓展“三农一生”服务,探索“合作社+企业+群众”等方式,让特色农产品出彩出村,为农民生产生活赋能增质。

风光优美的颍河风景带。


  ——聚焦绿色转型,建设生态强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着力提高生态治理水平。有力推动绿色转型升级。开展绿色社区等创建活动,让颍泉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优美。

  ——聚焦改善民生,巩固发展成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健全“民声呼应”平台体系,提升快速响应能力和诉求办理质量。深入实施民生工程,办好民生实事。

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闻集镇刘小寨村鸟瞰。


  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用好“六尺巷工作法”“四事四权”等有效方法,完善“一站式”解纷体系,强化食品药品全链条监管,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用心倾听群众声音,用情解决群众诉求,努力把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办实办好。锲而不舍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反腐,以钉钉子精神狠抓末端发力、终端见效,以政府过“紧日子” 换百姓“好日子”。

  面向崭新的2025年,颍泉区将向“新”跃升,向“绿”而行,向“优”迈进,向“高”而上。75万人民团结一心,在打造“三地一区”、建设“十个皖北强区”上持续发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美好颍泉上,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颍泉篇章。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