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新闸工程施工需要,7月20日凌晨,颍河阜阳闸正式封闭,封闭期为3年。”今年7月,一则“颍河阜阳闸封闭”的消息刷爆阜阳市民的朋友圈,不少市民提前来到闸上追忆往昔,与老闸合影留念。 这一兼具防洪、排涝、灌溉、交通功能的枢纽工程,已陪伴阜阳市民走过65个春秋。承载几代人回忆的颍河阜阳闸,见证了阜阳的发展变迁;3年后,老闸下游约220米处将崛起一座新地标,“新颍河阜阳闸”将继续在阜城三角洲区域防洪安全、交通功能优化、物流体系扩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4万民工平地开建阜阳闸 “1958年2月开建,1959年1月竣工,总长180米,公路桥宽7米,人行道宽2米……”90岁的庄永盛还清晰地记得颍河阜阳闸的相关数据。1957年从淮河水利学校毕业后,他进入阜阳水利系统工作,见证了颍河阜阳闸从建设、加固维修再到重新建设的过程。 新中国成立初期,阜阳地区着手对辖区内的淮河、颍河、涡河、泉河、洪河、茨河等总长3163公里的121条河道实施治理。庄永盛回忆,建颍河阜阳闸以前,汛期河水顺流直下容易造成洪涝灾害,枯水期又存不住水,导致河流水位浅,不仅航运会中断,还会加重沿河农业旱情。为更好发挥梯级河网作用,当时省水利部门提出在淮河流域主要河道上建设三级节制闸。其中颍河安徽段,计划在三里湾附近建设一座具有防洪、排涝、蓄水灌溉、交通功能的枢纽工程。 1958年2月,作为新中国成立初期阜阳水利三大工程之一的颍河阜阳闸枢纽工程开建。省水利厅调派400名专业技术人员带工带料投入保障供给,阜阳专区调动4万民工参与大会战。当年19岁的船民王家友也参与其中,“好多船民都参加了,在颍河上白天黑夜地开船,把砂石、水泥运到现场,颍河阜阳闸是在平地上建起来的。” “先建闸,后改河道。”颍河阜阳闸管理处副主任桂涛介绍,该枢纽工程由节制闸、船闸、拦河坝等部分组成,由于施工技术条件等方面原因,节制闸没有建在天然河道内,而是先在陆地上建闸,然后将上下游河道人工改挖重新连接。 经过一年紧张施工,全长180米的16孔节制闸于1959年1月20日完成建设任务,并通过竣工验收。“很多人都以为颍河阜阳闸只有12孔。”桂涛解释,阜阳节制闸是钢筋混凝土开敞式深浅孔结合闸,两边各有4孔浅孔,中间采取深浅孔双层布设。“中间4孔深孔淹没在水下,群众一般看不到。” “建成的时候,多远的人都来看,没见过那么大的闸、那么漂亮的桥。”王家友至今还记得当时的震撼与自豪。 桂涛介绍,颍河阜阳闸是一座大(Ⅱ)型水闸,原规划设计流量为3000立方米/秒,公路桥设计标准为汽-10级,“可以很好地满足当时的防洪、蓄水灌溉和通行需求。” 颍河阜阳闸建成后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发挥着工程效益。岁月洗礼中,基础、闸门和桥面渐渐出现老化和损坏现象。市水利部门分别在1995年至1996年、2001年至2002年、2005年至2006年,对颍河阜阳闸实施了三次较大规模的除险加固工程。经过多次除险加固,该闸功能进一步提升,设计流量为3760立方米/秒、校核流量4580立方米/秒,可灌溉耕地75万亩。 “闸桥一体”发挥多重作用 “防洪、蓄水,是颍河阜阳闸的首要功能。”桂涛告诉记者,该闸运行65年来,平均每年启闭运行200到300次,未发生过安全事故。 今年汛期,旱涝急转。6月,颍河安徽段普遍干旱,颍河阜阳闸在保证水闸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多蓄水,确保阜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最大程度保障工农业用水需求,把干旱影响降到最低。进入7月,上游来水汹汹,根据水位变化,颍河阜阳闸逐渐开启所有闸门,保障了泄洪安全。 除了水利功能,市民对颍河阜阳闸感受最深切的是其连接颍河两岸的交通功能。 颍河阜阳闸不仅仅是闸,还是颍河上的第一座公路桥。颍河阜阳闸建成通车时,颍东区居民王安明12岁。“小时候从颍东区到主城区得坐船,颍河阜阳闸建成后,走路10分钟就到了。”在周边老人的印象里,颍河阜阳闸是阜城早期颍河两岸间的唯一通道,颍东也因此被称为“闸东”。 一时间,河东岸的粮食、蔬菜和淮南淮北的煤炭、蚌埠的工业产品都通过这座公路桥源源不断地送往阜阳城区。1970年10月1日,濉阜铁路全线通车后,河东片区开发建设进入新的阶段,越来越多的车辆、行人从颍河阜阳闸往返颍河两岸,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颍州路泉河大桥、北京路颍河大桥等重点桥梁工程陆续建成投用。 60多年来,颍河阜阳闸在节制上游洪水、减轻下游防洪压力、提升河道适航性、方便跨河通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一工程如今面临泄洪能力不足、防洪标准较低、工程存在安全隐患、道路通过能力有限等问题,已不能满足时代和发展要求,重建迫在眉睫。 根据有关部署,2024年,我市计划在三角洲区域开建颍河阜阳闸重建、三角洲综合航运交通枢纽等工程。其中,颍河阜阳闸重建工程位于老闸下游约220米处,防洪标准设计为50年一遇,将实现“闸桥分离”,目前该工程已完成上下游围堰合龙,预计2026年6月完成全部施工。三角洲综合航运交通枢纽项目包括阜阳复线船闸工程和颍河大桥工程。其中,阜阳复线船闸级别为Ⅲ级,设计通行船舶吨级为1000吨级;计划新建的颍河大桥,沟通颍河东西两岸道路,设计为双向六车道,建成后将进一步缓解城区交通压力、方便居民出行。 “颍河阜阳闸重建工程竣工投用前,老闸会一直发挥水利功能。”桂涛表示,颍河阜阳闸中控室将密切关注水情工情,做到科学调度,充分发挥颍河阜阳闸蓄水保水、防洪减灾等综合效益。 三角洲畔生活宜居 平畴千里的阜阳也有一座“山”,叫万民山。“万民山就是建颍河阜阳闸形成的。”王家友告诉记者,当时参与建设的民工数万人,挖新河道形成的土堆,被称作“万民山”。 “三角洲也跟颍河阜阳闸息息相关。”颍东区和谐社区老党员张学勤介绍,颍河阜阳节制闸和船闸建成后,颍河新旧河道之间形成一片高出河面的洲子,得名“三角洲”。 “三角洲形成后,很多船民上岸并在此安家。”张学勤也在上世纪80年代安家三角洲。随着上岸居民越来越多,三角洲成为一片大体量的“棚户区”。2000年,上、下三角洲居委会合并成立三角洲社区,张学勤任社区党支部书记。 “当时大家条件都不好,每年汛期颍河水上涨,社区干部都要到岸边巡逻。”忆起往事,张学勤眉心紧锁。彼时三角洲社区有2000多户、上万人口,不少居民的房子就在颍河边上,汛期存在安全风险。 从2007年开始,我市对三角洲棚户区实施除险保安移民拆迁安置,1.6万名棚户区居民陆续搬进和谐路与东平路交口处的三角洲安置区。“三角洲安置区共4个小区,分别叫和美、和顺、和谐、和善。”张学勤从三角洲社区党支部书记变成和谐社区党支部书记。“大家日子越过越好,我这个支部书记的工作也干得顺心舒畅。”2022年退休后,张学勤依然活跃,积极参与邻里互助、志愿服务等活动。 2008年底,市委、市政府秉承“还三角洲于百姓、还三角洲于生态环境、还三角洲于历史文化”的理念,决定投资1.5亿元建设三角洲公园。占地1500余亩的三角洲公园成为阜城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