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天蓝水碧景象新

2024-8-27 09:43|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2818| 评论: 0|原作者: 全媒体记者 汪文婕 通讯员 邓永刚/文 全媒体记者 王彪/摄|来自: 阜阳日报

   8月的阜阳,草木葱茏、碧水荡漾、天空湛蓝,处处一派青绿。

  这是一份写在碧水蓝天间的答卷,更是一份写在人民心中的答卷——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我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步履坚定、成效明显。抬头可见“天空蓝”,满眼尽是“生态绿”,持续向好的生态环境正实实在在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夏秋之交,泉水湾国家湿地公园风景带,棉花糖似的白云点缀在瓦蓝的天空中。阳光下,泉河波光粼粼,犹如镶嵌在泉北的一条美丽项链。

  “空气好、环境美,很多人喜欢到这里休闲锻炼,生活在这里很幸福。”家住公园旁的孙守富,对周边环境的点滴变化看在眼里,“这里真是大变样,再也不是多年前的荒滩了。”

  因泉河下游“裁弯取直”直入颍河,近15公里的老泉河一度成为废弃河道。由于排水不畅,坎河溜至白庙河段成了“三年两涝,十年九灾”的“老灾窝”。2016年,经有关部门批准,泉水湾湿地试点建设国家湿地公园,实施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一湾碧水绕城来”的画卷在这里徐徐铺展。

  荒滩洼地变成群众共享的绿意空间,泉水湾国家湿地公园蝶变的背后,是阜阳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守护碧水蓝天的生动实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采取一系列务实举措,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

  “阜阳蓝”“水晶天”成为常态。全市PM2.5浓度从2017年的66.7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23年的39.5微克/立方米,降幅达40.8%,连续六年持续下降;优良天数比率从62.5%提高到76.4%。

  河湖面貌实现根本性改善。“十四五”以来,全市水质优良率逐年提高,2021年度、2022年度、2023年度,全市13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分别为84.6%、100%、100%。

  越来越多的绿色在颍淮大地蔓延。37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及“回头看”工作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任务完成,省级“无废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走进颍上县古城镇,一排排光伏板整齐地漂浮在水面上,曾经的采煤沉陷区迎来“新生”。

  采用“水面发电、水下养殖、科学开发、综合利用”的“渔光互补”建设模式,约14000亩采煤沉陷区实现了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赢”。

  目前,这个全国单体最大的漂浮式光伏电站——安徽阜阳南部风光电基地水面漂浮式光伏电站已实现并网装机容量650兆瓦,年发电量约7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2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8万吨,有效助力当地能源结构转型升级。

  多年前,因发展“煤炭经济”,古城镇的塌陷面积不断增大。如何“脱黑向绿”、转型升级,是摆在面前的一道“生态考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我市转变发展思路,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拓展绿色发展空间,逐渐走出一条环保与经济协调发展之路。

  在产业结构转型方面,2023年,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新能源和节能环保项目55个,总投资556.7亿元;加快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建成全国最大的动力电池综合循环利用基地和中原地区最大的再生塑料综合循环利用基地。

  在能源结构优化方面,大力开发建设风电、光伏、生物质能等新能源项目,截至2023年底,全市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并网498.9万千瓦,居全省首位。

  在交通运输结构调整方面,大力发展水运,有序推进阜阳铁路国际物流港等一批综合联运枢纽建设。2023年,完成水路货运周转量660.1亿吨公里,同比增长3.9%;完成港口吞吐量587.6万吨,同比增长44.8%。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度,截至2023年底,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6.28万辆、居全省第2位。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时隔11年再次发现“世界极危鸟种”青头潜鸭,连续5年拍摄到“鸟中大熊猫”东方白鹳,今年4月首次发现“国宝级鸟类”彩鹮……阜南县摄影家协会的爱鸟人士在蒙洼湿地一次次按下快门,将珍稀野生鸟类定格在相机里。

  据阜阳师范大学相关团队调查,依托蒙河分洪道建设的阜南王家坝国家湿地公园,现分布野生鸟类150余种。在这里越冬的候鸟中,有东方白鹳、青头潜鸭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以及小天鹅、白琵鹭、短耳鸮等20多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碧水蓝天间,珍稀野生动植物生机勃勃。这背后,是我市不断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不懈努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市一系列绿色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建立健全——

  市委六届五次全会谋定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区域性生态强市”的目标任务,推动成立13个专业委员会,生态环境治理模式实现从“单一主导”到“协同共治”转变。

  《阜阳市燃放烟花爆竹和大盘香管理条例》《阜阳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等7部地方性法规的实施,为生态环境保驾护航;《阜阳市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暂行办法》和《阜阳市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暂行办法》的落实,累计产生生态补偿金3.22亿元。

  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全面建立,一条条河流、一个个湖泊有了“专属守护者”。

  从“光盘行动”、节水节纸,到垃圾分类、告别一次性用品,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成为社会新风尚。

  ……

  一项项改革举措,一部部法律法规,助推全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逐“绿”而行,阜阳正汇聚起更加磅礴的伟力,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图景。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