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百姓在家门口更有“医”靠 我市组建22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不断提升基层群众就医获得感 让基层群众就近看上病、看好病,是深化医改的一道必答题。 组建22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23所乡镇卫生院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水平,100%的村卫生室完成新一轮标准化建设……2019年以来,我市积极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优化整合医疗卫生资源,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基层群众就医获得感不断提升。 家门口看病方便又省钱 前不久,78岁的周大爷突然手脚麻木,需要送医院救治。因为距离城区相对较远,到大医院看病不方便,家人便把他送到附近的颍东区新乌江镇卫生院。经过检查,周大爷患的是脑梗。 在市肿瘤医院派驻专家的精心治疗下,周大爷没几天就能下床走路。出院时,周大爷的医保报补费用按照基层医疗机构标准结算,比去市区大医院节省千把块钱。 之前,由于缺少医疗设备,周大爷这样的疾病在新乌江镇卫生院是无法治疗的。 为打通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市肿瘤医院通过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安排副主任医师级别以上的专家驻点新乌江镇卫生院,通过“病人不动专家动”的方式,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级医院的医疗服务。 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后,市肿瘤医院不仅帮助乡镇卫生院培训医务人员、规范医疗制度,而且为基层医疗机构配备了CT等诊疗设备,推动基层医疗水平不断提高。 让基层急救快起来 日前,太和县人民医院急救中心电话响起:李兴镇一患者李某突然倒地,需立即抢救。调度员立即指派李兴镇急救分站急救小组出诊。 急救小组到达现场后,发现李某已无意识、大动脉搏动消失、无自主呼吸、双侧瞳孔散大,医生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护士取出除颤仪予以监护……一系列急救抢救措施后,李某虽然恢复心跳,但仍无意识。 医护人员迅速将李某抬入车内快速转运。“下一步该如何救治才能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救护车内,急救医生立即开通远程视频会诊。“立即给予高流量吸氧、吸痰……”在太和县人民医院急诊医生的指导下,狭小的救护车上,院前急救医生精准开展救治,保证患者被安全送至医院治疗。 不久,李某顺利康复出院。 李某被成功急救得益于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太和县城位于整个县域南部,对于大多数乡镇来说,无论120急救车跑多快,都很难在“黄金时间”内将患者送达县城医院。2019年,太和县人民医院全面推进医共体内“1个中心+N个急救分站”急救网络体系建设,以太和县人民医院急危重症救治中心为中枢,设立9个乡镇卫生院急救分站,免费配置急救车辆,院前急救服务半径有效缩小,打造出15分钟“黄金急救圈”。 太和县人民医院上线120紧急医疗救援指挥调度平台系统,实时监控出诊救护车辆动态,对疑难危重患者进行远程多学科音视频会诊,实现“呼救即抢救、上车即入院”的院前急救目标。 新的急救模式实施以来,太和县人民医院医共体农村急救反应时间缩短47.2%,急诊抢救成功率提升至98.6%,满意度提高至98.4%。2023年太和县人民医院获评中国县域急诊急救大平台示范单位。 大病也能不出县 54岁的孙先生是阜南县段郢乡人。2023年底,孙先生感觉头疼,睁不开眼、吃不下饭,到医院检查后被确诊为鼻咽癌晚期。此后,孙先生四处求医,病却一直没好转,一家人十分着急。 就在孙先生无计可施之际,有人提醒他,阜南县第三人民医院定期有省内外肿瘤专家前来坐诊。于是,孙先生来到阜南县第三人民医院就医,南京肿瘤专家仔细查看了孙先生的病情后,很快给出了治疗方案。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孙先生病情明显好转。“真没想到,我的病在家门口就能治疗。”孙先生感叹地说。 阜南县针对县外就诊人次较多的突出问题,积极引进优质医疗资源,阜南县人民医院成立“谢玉才教授名医工作室”,阜南县中医院肛肠科与国家名中医团队签订“国家名中医工作室”协议,中国精准医疗分会帮扶阜南县第三人民医院……群众不出县即可享受北京、上海等地优质医疗服务。同时,阜南县设立外请专家统筹资金,对区域内不能诊疗的疾病,外请专家费用一律由统筹资金承担。 近年来,我市各地结合实际,积极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形成各自特色。界首市人民医院医共体实施高血压慢病智能管理,探索出医防融合新模式;临泉县选派347名医共体牵头医院医生成立驻村工作站,强化基层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颍上县配置处方前置审核及临床合理用药智能管理系统,提升医共体内合理用药水平和药学服务能力…… 市卫生健康委有关人员介绍,下一步,我市将在医共体建设全覆盖的基础上,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提质升级。开展紧密型数字医共体建设试点,建设医共体信息化支撑系统,实现数据联通共享和业务协同;完善县域医共体中心药房建设,落实“五统一”要求,保障基层用药可及和质量安全等。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