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平原 查看内容

一食一味总关情

2024-7-12 08:28| 编辑: 刘黎 | 查看: 6698| 评论: 0|原作者: 周维维|来自: 阜阳日报

      前些日子去合肥妹妹家看望老娘。老娘问我想吃什么,我说:“老家饭。”于是,我妹开启美团搜索,最后找到一家“太和粉鸡”店。店老板一家都是太和人,老板娘很漂亮,做的酱豆、糍粑、水烙馍也很好吃。唯有粉鸡还差那么点意思。老娘问我:“差点什么意思?”我想了想,跟她讲了有一年的事。
  
  那年冬天,我从芜湖回阜阳。从火车站出来,站在出口处有一瞬间茫然:我回来了,可是这个地方我已没有家了。父亲已逝,母亲也离开了老家,我回的是哪里呢?就在这时看到朋友穿透夜色走来,一口白牙明亮:“走啦,带你去吃粉鸡汤。”听到这句话,我那空落落的心立刻被填满了:回到一个知道自己爱好的朋友这里了。上车,出发,直奔东关。已经晚上十点多了,东关那条街却依然非常热闹。小摊前的灯泡都很亮,蒸锅、煎锅、炒锅、汤锅共同带起了热气腾腾,人来人往,吆五喝六,这满溢的烟火气彻底给了我最真实的感受——我回家了。
  
  朋友端来了粉鸡汤,我双手接过、放下,埋头、吞食。“真好喝,真好吃。”我和朋友念叨着,而对方一定不知道,到底是什么让我感觉如此好。
  
  讲完这件事,我对老娘说:“不行,我得回去一趟,去东关吃粉鸡。”我还得去吃一种离开阜阳就再难寻觅的美食,叫“黄鳝头”。那个其实就是腐竹,就是豆浆上浸的油皮子,剪成一条条后,不知怎么在店家眼中就能看出有一个大头一个小头,跟黄鳝头的形状差不多,就给了个俗称“黄鳝头”。一碗用姜片、桂皮、八角等十多种佐料熬好的汤,加入“黄鳝头”、豆腐泡、茶鸡蛋、荆芥,就让这份美食百吃不厌,吃不到时还想念。
  
  那时,我和男友常在晚上从阜师院南门顺着清河路遛,遛到劳动大楼那儿,就开始一路吃。买点这,买点那,但总不会落下这一碗“黄鳝头”。拎着各种小吃,坐在矮小的凳子上,一筷子一筷子地挑起“黄鳝头”,嗦进嘴巴里,软软烂烂,暗含汤汁,可口至极。两个人就那样吃着、聊着、笑着,夜色很美,一切正好。阜师院北门前那条小路也是个吃饭的好去处。卖盒饭的,卖烩面的,卖鸡汤豆腐脑的,卖淡麻糊的,卖瓠子馍的,卖肉夹馍的……不一而足,7年的时光中,让我的一日三餐都吃得那么舒服。
  
  有段时间,我常在周五晚上下班后,去买酱香饼,买卤菜,然后回到我那单间小宿舍。一推开门,就会看到几个学生娃围坐着,有时聊天,有时用电脑打游戏。那时正好盛行《哈利·波特》的书籍和游戏,他们就几个脑袋凑在一起,有的打,有的看,一起发出惊呼声、惋惜声、尖叫声。十几岁了,其实还是孩子。他们在玩,我和男友(他们的刘叔叔)给他们备食。走廊里的煤气灶上咕嘟咕嘟地煮着玉米鸡蛋羹,那是懒人美食。然后,一人一碗粥,几块饼,几块肉,大家围坐一起,边聊边吃。很多年后,还有学生记得刘叔叔当年煮饭的事,说他话不多,可是煮的羹很好吃。
  
  最爱故乡味。每次回去都会发现一些老地方找不到记忆中的美食了,但是有我的学生们、朋友们带路,又总能在其他某个地方找到好吃的,伴着回忆,吃起来格外地道。
  
  “爱”这种摸不着看不到的东西,最终总是通过某些行动体现出来,比如——回阜阳吃点好吃的。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上一篇:母爱悠悠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