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父子俩向界首博物馆捐赠藏品

2024-6-4 09:41| 编辑: 刘黎 | 查看: 3843| 评论: 0|原作者: 全媒体记者 周姗姗 通讯员 徐鑫 姜永强 文/摄|来自: 阜阳日报

  5月31日,界首市民代泽军和4岁的儿子代杭承一起来到界首市博物馆,共同捐赠了一批收藏品。经初步判断,他们捐赠的陶仓为汉代文物。界首市博物馆对父子俩的捐赠表示感谢,并为他们颁发了捐赠证书。
  

  代泽军(右)和儿子代杭承(中)现场捐赠
  
  “六一”前夕父子俩捐赠收藏品
  
  5月31日下午,界首市民代泽军带着儿子代杭承来到界首市博物馆,捐赠了一件精美的汉代(初步判断)陶仓和25张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各类票证。
  
  记者了解到,代杭承虽然年纪尚小,但在父亲代泽军的熏陶下,特别喜欢中国传统文化。这次他和父亲共同将家中收藏多年的物品捐赠给博物馆,与公众分享,体现了父子俩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和对博物馆工作的支持。
  
  说到捐赠初衷,代泽军表示,此次捐赠的陶仓是他多年前从废品收购站买的,他认为这件陶仓应该是一件古代文物。另外25张票证均为几十年前当地群众使用过的过河票、车票、搬运票、商场单据等,虽然并不罕见,但对市民了解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之所以选择在‘六一’儿童节前夕捐赠,是想通过捐赠,送给儿子一份特别的儿童节礼物。同时,希望孩子明白,收藏是个人爱好,将这份文化财富贡献给社会,才更有意义。”代泽军表示。
  
  初步判断 陶仓为汉代文物
  
  经界首市博物馆初步鉴定和测量,这件陶仓为圆筒形,直径22厘米、高29厘米,表面有条纹纹饰,初步判断为汉代文物。25张票证多为界首市七八十年代实际使用过的,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界首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代泽军父子捐赠的这件陶仓造型匀称、古朴大气,历经岁月洗礼至今依旧完好。它不仅是研究我国古代粮仓演变和农业发展的珍贵史料,对研究汉代丧葬习俗也有很大价值。”界首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界首市博物馆馆长宋海洋表示。
  
  据介绍,在我国古代,粮仓主要分为“常平仓”和“义仓”。常平仓为官仓,是政府兴建的粮仓,主要是运用价值规律调节粮食供应。在市场粮价低时,政府适当提高粮价,进行大量收购,粮价高时适当低价进行出售,既避免了“谷贱伤农”,又防止了“谷贵伤民”,对平抑粮价和巩固封建政权起到积极作用。义仓则是由民间创办的粮仓,由民间建设、民间运作、官府监督,是小范围调剂余缺、储粮备荒的。因义仓多设在村社里,也叫“社仓”。现实世界粮仓普遍受到人们重视,也影响到了古代丧葬习俗,于是,在墓葬中随葬陶仓成了一种习俗。东汉时期,陶仓已成为十分常见的随葬品,造型由简单的圆筒形或平房形向结构复杂的楼阁形转变。
  
  界首市博物馆对代泽军父子的捐赠表示感谢,并向父子俩颁发了捐赠证书。宋海洋表示,“馆方将对这些捐赠藏品进行妥善保管,并于近期请安徽省博物院专家作进一步鉴定。”
  
  链接
  
  今年以来,界首多位市民无偿捐赠藏品
  
  今年界首市博物馆面向社会开展藏品征集以来,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
  
  4月14日,14岁的市民计戎旭和9岁的计沅辰兄弟俩将家中珍藏多年的一对烛台、一件彩陶瓶、两件瓷碗、两盏油灯、两件织布梭共9件藏品,捐赠给界首市博物馆永久收藏。为表达感谢,界首市博物馆为计戎旭兄弟俩赠送了钢笔、笔记本和文创产品,并颁发了收藏证书。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界首市博物馆举行首届集中接收社会捐赠藏品仪式。多位捐赠者共捐赠了青铜器、石器、玉器、陶器、骨器等藏品84件(套),总数约150件。此次捐赠藏品数量大、种类全、价值高,部分藏品填补了界首市博物馆馆藏空白,丰富了馆藏品体系,具有重要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
  
  “今年以来,界首市博物馆共接受社会人士来馆捐赠11次,接收藏品近200件。”界首市博物馆馆长宋海洋表示,藏品是博物馆立馆之基,更是发展之本。接受捐赠是博物馆藏品的重要来源之一,对于博物馆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也彰显了社会爱心人士的强烈社会担当和无私奉献精神。界首市博物馆将妥善保管和利用好这些捐赠品,充分发挥它们的研究、展示、科普、教育等作用,让文物“活化”、让历史“说话”。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