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陶艺有无限可能性

2023-11-22 09:50| 编辑: 刘黎 | 查看: 3492|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周姗姗/文|来自: 颍州晚报

对话国际青瓷艺术双年展金奖获得者张玲:

陶艺作品《金木水火土和生旦净末丑》

      近日,界首张玲的青瓷雕塑作品——“徽州女人系列”之《智趣》《红妆》《云肩》荣获“中国青·上林杯”国际青瓷艺术双年展金奖,获奖作品饱含着中国传统底蕴又不失现代设计之美。
  
  陶艺的传承和创新离不开无数陶艺人的努力。多年来,张玲带着热爱和勇气,大胆创新、融入个性,让陶艺这一传统艺术焕发新的生命力,作品在各类大赛中多次获奖。
  
  为传统陶艺注入时代气息
  
  记者:在第二届慈溪“中国青·上林杯”国际青瓷艺术双年展中,你的青瓷作品“徽州女人系列”获得金奖。这组看似普通的陶艺小摆件,为何能一举摘得大奖?
  
  张玲:我想,造型和用色是这件作品最大的亮点。造型方面,我突破了传统的器皿造型,采用立体雕塑手法;材质方面,虽采用景德镇白色的高岭土为原料,透出的青绿色却非传统青瓷釉料氧化铁,而是借鉴了界首彩陶釉料中的氧化亚铜,通过反复实验,最终达到温润如玉的“青瓷”效果。
  
  前期构思时,界首彩陶给我带来了创作灵感。界首彩陶中的那抹绿让人过目不忘,这种绿釉是在铅釉的基础上,加上氧化亚铜作为着色剂焙烧而成的。根据烧制温度和时间长短不同,可呈现出浅绿、翠绿、墨绿等深浅不同的色彩,产生局部流淌交融、如浮云般变幻莫测的艺术效果。通过多年的反复实验,我采用1260-1280摄氏度的精准高温烧制15小时左右,达到了较好效果。
  
  从设计构思方面来说,这组作品是我作为安徽人对徽州文化的理解。作品塑造了徽州女人和徽派建筑之间的内在关系,温润的青瓷效果更能把徽州女人的细腻更好地表达出来。
  
  记者:艺术家都希望做到与众不同。你也一直在传统艺术中汲取灵感,大胆创新。近年来,你有哪些重要作品?
  
  张玲:我是一名陶艺人,一直想用泥土和手工,来展示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的碰撞之美,表达自己的艺术见解。
  
  去年8月,我的陶艺雕塑作品《金木水火土和生旦净末丑》荣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百鹤杯”工艺美术设计创新大赛“新锐奖”,这也是我近年来获得的比较重要的国家级奖项。这件作品从传统中提取中国戏曲和五行元素,并进行大胆的重构。作品中,釉色以红、白、绿为主色调,其中的那抹红,就是采用界首彩陶所使用的黄胶泥,以1000摄氏度以上温度烧制成砖红色,再加以透明釉获得的效果。可以说,在现代和传统的碰撞中,艺术可以展示出无限的可能性。
  
  像化学家一样反复实验
  
  记者:这些年来,你一直致力于陶艺设计、开发、制作,并逐步确立了自己的艺术风格。最初,是什么机缘让你走上这条艺术之路的?
  
  张玲:我是土生土长的界首人,小时候就听说过界首彩陶。上学时,因为对艺术很感兴趣,学了一段时间国画。后来又跟随界首彩陶烧制技艺传承人王京胜学习界首彩陶的制作,还师从雕塑家闫玉敏和闫玉昆学习现代陶艺和雕塑。虽然对艺术有着较全面的涉猎,但我一直没有找到自我发展的突破口。
  
  一次偶然的机会,当地举行界首彩陶论坛,我作为观众全程参与,并详细了解了界首彩陶这一传统技艺,给了我很多启发。从造型、制坯、设色、配料、上釉、烧制……经过两三年的全流程学习和摸索,我在彩陶制作过程中产生了很多想法。比如,试着突破传统的花鸟虫鱼、戏曲人物为主的图案,将水墨画装饰在陶器上;不拘泥于陶艺器皿,大胆尝试陶艺雕塑……就这样,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记者:陶艺制作的难度不言而喻,是什么让你一直坚持下来的?
  
  张玲:2013年,我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十三窑明子陶艺工作室,专心做陶。陶艺需要创作者身体力行,从瓶瓶罐罐到浮雕、雕塑,我尝试过很多艺术形式。我想,除了对艺术的热爱,不怕吃苦、耐得住寂寞更是一名陶艺人必备的。
  
  找泥巴、搬泥巴这些体力活儿,我会亲力亲为。为了更好地掌握烧制技艺,达到满意的效果,我像化学家一样反复实验,尝试不同温度、不同材质,并广泛吸取众多艺术手法,得到更丰富的色彩和更精准的艺术表现形式。
  
  前些年,我们采用气窑烧制工艺,由于经验不足、温度不好把握,烧坏的瓶瓶罐罐很多,花费了大量的体力、时间和金钱。欣慰的是,我的烧制技艺也在不断提高,并不断尝试更丰富的艺术表达、跨界融合和创新。
  
  陶艺作品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记者:作为一名当代陶艺从业者,你的作品受到很多人喜爱。你怎样看待艺术和市场之间的关系?
  
  张玲:陶艺最初源于人们对生产生活的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精神文化需求也不断发展。这些年我开始做一些很有艺术感的文创陶艺小摆件,并尝试进行系统化批量生产。如今,数百元一套的陶艺摆件,在小红书等网络平台收获了一批较为稳定的受众。我想,一件陶艺从创作者的手中传递到使用者的手中,才算完成一次有意义的陶艺行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陶艺作品一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记者:在陶艺制作方面,下一步你有什么打算?
  
  张玲:这些年,在陶艺先贤们的影响下,我踏踏实实地用陶泥、用釉色,去表达内心。下一步,我想立足本土文化,开发一些具有皖北人文风情元素的陶艺品,也希望自己在陶艺探索之路上朝着更有深度的方向发展。陶艺是泥土和手工的精华,这条路很漫长,相信我会一直在路上。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