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平原 查看内容

谁给阜阳博物馆题写馆名?

2023-10-30 09:20|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9843|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尚原野/文 庞诚/摄|来自: 阜阳日报

  阜阳博物馆始建于1958年,是国内建馆较早的地市级综合性历史博物馆之一,现有馆藏文物12.6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64件,在省内仅次于安徽博物院。
  
  1963年,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郭沫若应邀为“安徽省阜阳专区博物馆”题写馆名。1988年,阜阳博物馆(清河东路老馆)建成后,从中选取“阜阳博物馆”五个书法体大字作为馆名,镶嵌在博物馆大楼正上方。
  
  60年过去了,“阜阳博物馆”的馆名题字一直沿用至今,郭沫若先生题写的馆名熠熠生辉,一直为后人称道。
  


  郭沫若题写馆名
  
  秋日暖阳,双清湾畔。
  
  寓意“石开玉现”的阜阳博物馆新馆,在阳光映照下显得格外壮观。博物馆西大门面向市民广场,郭沫若先生题写的馆名倒映在一泓池水中,充满了岁月沧桑和时代新鲜感。
  
  年,我的同事韩自强给郭沫若先生写信,请他给阜阳专区博物馆题写馆名,很快就收到了回信。”今年86岁的张广连退休前在市文化局工作。1963年,他从阜阳一中调入阜阳专区文教局,与早他两年调入文教局的韩自强一起,都在专区博物馆负责收集各地在水利兴修过程中出土的文物。
  
  据张广连回忆,当时,郭沫若先生乐意给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学校等文教单位题字。1958年,他曾经给阜阳插花中学、亳州博物馆题名。在韩自强收到的回信里,就附有郭沫若先生的亲笔题字:“安徽省阜阳专区博物馆”。
  
  阜阳专区博物馆的前身,是1958年建立的阜阳专区展览馆,省博物馆当时下放的一批文物、各县文化馆收集的文物,陈列于专区展览馆里。1962年-1963年间,专区展览馆举办阜阳地区古代文物陈列展示活动,不少阜阳人当年曾看过这次展览。
  
  “专区展览馆占地面积几万平方米,临街建有一座4000多平方米的展览大楼,地点就是现在的人民路邮电大楼。”张广连说,后来,专区展览馆划归专区博物馆管理,并更名为阜阳历史博物馆,郭沫若的题字放大后,挂在阜阳历史博物馆的大门上。
  
  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阜阳博物馆搬迁到鼓楼附近的老党校,大批文物被装箱封存。期间,张广连与韩自强为抢救历史文物做了大量工作。在阜阳博物馆 (新馆)三楼的铜镜展厅,大部分铜镜就是当年他们从废品收购站找回来的。
  
  千方百计建老馆
  
  其实,韩自强对阜阳文物事业的贡献不止于此。1980年-1989年十年间,韩自强一直在北京从事阜阳汉简整理工作,并为后来存放阜阳汉简的博物馆(老馆)建设争取资金,直至1988年把郭沫若的题字悬挂在新建成的博物馆大楼上。
  
  1977年春天,阜阳县城郊公社罗庄大队农民平整土地时,在村前双古堆发现了陶器,并报告地区博物馆。“当年夏天,我们发掘了双古堆汉墓(汝阴侯墓),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其中就包括国家一级文物阜阳汉简。”阜阳博物馆原馆长韩自强生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在发掘阜阳双古堆汉墓前,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曾出土过《孙膑兵法》和《孙子兵法》汉简,引起国内外考古学界高度关注。汝阴侯墓是汉初排名第八的功臣、太仆夏侯婴的儿子夏侯灶的夫妇合葬墓,等级比银雀山汉墓高得多,出土文物也丰富得多,尤以阜阳汉简价值最高。
  
  经过多年研究,阜阳汉简现已整理出的文献典籍有《诗经》《周易》《苍颉篇》《万物》《相狗经》《刑德》《日书》《楚辞》《春秋事语》《荀子》《国语》等20余种,多为亡佚千年之久的秦末汉初的珍贵文本,其中的13种简书200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首批重点保护珍贵古籍。
  
  据原县级阜阳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刘奕云回忆,阜阳汉简出土后,国家博物馆和省博物馆都想要。由于阜阳当地技术条件有限,这批珍贵汉简很快被送到国家文物局,作进一步技术处理。“这就有了1980年之后10年间,韩自强多次前往北京整理阜阳汉简的那段经历。”刘奕云说。
  
  随着汉简整理工作接近尾声,国家文物局要求,这批汉简整理完后要送回原出土地保存。建设一座能够妥善存放这批珍贵文物的大楼,成为一件迫在眉睫的事。“当时,国家文物局从国外展出收入中列支了30万元,用于支持阜阳博物馆建设,但仍有100万元资金缺口。”刘奕云说。
  
  据了解,韩自强在国家文物局认识了从事甲骨文研究的林小安先生,其母亲林琼在当时的国家计划委员会工作。“林琼得知情况后,给时任国家计委主任的宋平写了一封信,陈述了阜阳汉简的价值和博物馆建设面临的困难,引起了国家计委重视。”刘奕云说。
  
  郭老题字沿用至今
  
  1987年初,国家计委下拨的40万元资金、省计委和文化厅下拨的30万元资金(含10万元文物管理经费)和地方财政自筹的30万元资金陆续到位,加上国家文物局前期拨付的30万元,终于凑足了130万元建设资金。随即,省建筑设计院的殷家华工程师完成了设计图纸的绘制任务。
  
  1987年8月,阜阳博物馆(老馆)开建。1988年6月,一座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博物馆竣工投用,长期滞留北京的这批汉简随后回到了阜阳博物馆。“现在,位于清河东路的阜阳博物馆 (老馆)的郭沫若题字,是1988年挂上去的,到现在已有35年时间。”刘奕云说。
  
  2013年,阜阳市政府制定了城南新区市级三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建设规划。2015年7月,总投资3.4亿元的阜阳博物馆(新馆)在城南新区双清湾畔开建,2022年10月6日试运行。与老馆一脉相承的是,郭沫若先生为阜阳博物馆题写的馆名,再一次出现在新馆正面。
  
  “在新馆设计过程中,我们把郭沫若先生的题字和‘石开玉现’的外立面有机融合起来,力求呈现阜阳古朴、厚重的历史文化。”阜阳博物馆馆长刘建生说,在老馆建成之初,馆藏文物数量仅有1.5万件,如今已增加到12.6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64件,数量居全省第2位。
  
  来自市博物馆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22年10月试运营以来,新馆累计接待观众55万余人次,仅次于安徽博物院,居全省国有博物馆第2位。“新馆沿用郭沫若先生的题字,彰显了阜阳博物馆的大气、文气和名气,也与阜阳7000多年的厚重历史相匹配的,得到各界广泛认可。”刘建生说。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上一篇:诗二首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