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峰塔、颍州西湖、八里河、西田坡……这些阜阳人耳熟能详的景点,在糕点师的创意下,融入月饼制作中,让一块块月饼成为具有本地文化属性的文创月饼,带给顾客的不仅是舌尖上的享受,还有视觉上的满足。(9月13日《颍州晚报》04版) 近年来,各地文创产品层出不穷,有其深远背景。“中秋节”是文化,月饼是文化,文创月饼更是文化范儿。糕点师做月饼,是一个经济行为,但卖点却落在了文化上。经济与文化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才让这世界更有意思。 文创产品就是“让文物说话”。各种文物,历史遗存,风景名胜,非遗文化,都是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载体,其价值正在于此。把其价值体现出来,当然要靠文本解读。但光靠文本解读,历史“文遗”和现代“文存”也无法活起来。文物文化的延伸价值,就是文创产品。文创产品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文物文化自然也会跟随走进人们的生活,融入人们的精神血脉,才算真正活了。 让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群众,不仅要积极探索和构建具有博物馆特色的陈列展览体系,还要大力开展文化创意产业经营活动。近年来,各级博物馆立足馆藏文物,开发文创产品,成为展览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延伸。观众不仅可以把文物文化带回家,更能在使用中了解文物文化。如国家博物馆开发的棒棒糖、故宫口红,还有那些巧克力“说唱俑”、抹茶味“云纹犀尊”,一上市便火。 月饼借助文创产品“出圈”,是把文化“吃”进肚里的有效方式。文创产品的开发,涉及创意设计、生产、销售等多个环节。要把这项事业做出彩,深化历史研究学术创新,提炼文物文化价值是基础;充分利用艺术创造手段,打造出优秀的文化衍生品,推进活化利用是关键。整个链条,需要完善的合作、生产、销售机制来支撑。就目前看,从深化研究到创意设计,再到生产销售末端,亟待打通瓶颈。无论是即时消费型的创意产品,还是能摆在家里的实用性产品,都需要新颖别致,真正有“旧用”、不断创“新用”,才能够广播远销。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