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平原 查看内容

看病与监督

2021-12-31 09:22| 编辑: 刘黎 | 查看: 205461| 评论: 0|原作者: 李伟明|来自: 阜阳日报


  最近几个月,莫名其妙身体不适,各种问题不断,只好频频去医院。跑门诊,看不同专业的医生,吃各种中药西药,住院综合检查治疗,一路经历下来,身体尚未完全康复,感悟倒是收获了不少。尤其在病房安静了几天,不禁将看病的某些道理与工作中的监督问题联系起来,觉得颇有相通之处。
  
  有病不可讳疾忌医,还是要及时找医生,这样才可以对疾病早发现,早处理。问题发现得早,处理效果也就好,有时还可以防患于未然。比如前段时间遭遇了一次莫名发热,白细胞剧增,医生特意叮嘱每天关注体温。初时我还不以为然,后来才知如果体温总降不下来,可能有严重后果。专业人士可以从苗头性的问题看到事情发展趋势的多种可能,这起码可以为解决问题赢得时间。引用到工作中,道理其实也差不多。监督机关就是为了发现问题的,干部不要怕监督,更不必抵制监督。做工作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也许自己发现不了,但让监督机关日常介入,平时多“盯一盯”,一些苗头性的问题就不至于发展成为大问题;有的问题虽然已经出现,但经监督部门提醒整改后,也不至于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公职人员尤其是手上掌握权力的人,应和监督部门多交流,让监督常在,不但可以使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也可防止小错成大错。
  
  当问题比较严重时,硬扛是没好处的,该住院还是得住院。住院之后,医生的办法就多了,打针服药甚至动用器械,问题果然得到解决。我不禁感叹,门诊和住院,不就如同监督执纪执法的“走读式谈话”和“留置”吗?看门诊就如“走读式谈话”,谈完就让当事人回去,他没什么大问题倒也罢了,如果真有严重问题,当事人心里不当回事,未必坦诚对待,监督部门手段有限,深层次的问题就难以浮出水面。但采取了“留置“措施之后就不一样了,监察机关可以依法动用更多手段,不怕问题隐藏得深。所以,监督执纪执法工作要针对不同问题采取不同方式,靶向治疗,根除病灶。
  
  医院去得多了,医生见得多了,便会感到,生病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只要没到特别严重的地步,还是有办法解决的。而且,一个人经历了病痛之后,往往能吸取教训,从此对自己的身体更上心一些,对健康问题更关注一些。只要正确对待,身体偶尔有恙,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不是什么坏事。放在工作中,何尝不是如此?一个人经常被监督机关找一找,就会对法纪产生敬畏,时刻想着不能触犯,否则定有麻烦。倘若不小心出了点差错,被监督机关来一次“红红脸出出汗”,更可能从此长了记性,倍加小心谨慎,防止越雷池半步。所以说,工作中出现失误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即使被监督机关请去“喝茶”也不必太紧张,关键是要能从中吸取教训,防止酿成大错。如此,对于既往的差错,大可放下包袱,调整心情,轻松前行。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